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7日 24.6°C-26.5°C
澳元 : 人民币=4.7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妈妈最焦虑?澳洲幼儿园里的澳洲、印度和中国妈妈!各有特点,看完引人深思!

2018-02-14 来源: 大洋幼教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澳洲幼儿园像个小联合国,家长的背景多元化。下面一张图是悉尼Creative Learning Preschool小班小朋友的家长来源国的示意图。

中国妈妈最焦虑?澳洲幼儿园里的澳洲、印度和中国妈妈!各有特点,看完引人深思! - 1

很明显,家长虽然大部分是澳洲本地人,但整个群体的范围却是跨越了五大洲,四大洋,这也反映出澳洲社会的多元化。有人说多元文化的社会是个大熔炉,多种族的人会融在一起。但在我眼里,多元文化更像个大拼盘,各种文化背景的人只是聚在一起,各种族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其文化的独立性,很难融合到大家心意相通,习惯一致的地步。

幼儿园的工作因为有跟各种家庭近距离充分接触的机会,更容易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所体会,察觉到一些细微差异。下面我将Creative Learning Preschool的三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妈妈的一些事迹记录下来,分享我在这方面的体会。

这三名妈妈分别是:

Sara  英国背景(Aussie),有一个2岁半的小男孩Noah

Mendy  印度背景,有一个3岁的小男孩Caydu

Lily 中国背景,有一个3岁半的小女孩 Tilly

中国妈妈最焦虑?澳洲幼儿园里的澳洲、印度和中国妈妈!各有特点,看完引人深思! - 2

之所以选这三个背景的妈妈是因为她们的文化背景在澳洲比较有代表性。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和印度是近10年澳洲非英语背景移民的最大输出国,但英语背景移民也一直是移民主流,主要来源地是英国和新西兰,英语背景的移民称为Aussie,是澳洲主流文化的代表和支柱。

此处还需要强调,这篇文章中三个妈妈的描述是个案分析,并不能代表她们背后文化的全部,希望大家读完这篇文章不要有刻板化的印象,以为所有的澳洲妈妈,印度妈妈或中国妈妈都是像她们那样的。

个案只代表个体,只是这种个体的某些特质在同类族群中出现的可能性偏大一些而已。

Sara的故事

Sara是单亲妈妈,也是典型的辣妈。她身材匀称高挑(178cm),是漂亮的金发女郎,虽然一个人带着2岁多的男孩,但每天妆容精致,服饰发型变化多端,美得像大明星。Sara还是个工程师,在国防部海军基地工作负责电力工程方面的事务。

小Noah是个可爱的金发男孩,笑起来像个天使,但他也会经常皱着眉头,摆出严肃的表情说话。

有一次,他玩 “办公游戏” 的时候,拿起电话夹在耳边,皱着眉大声说:“No,I don't think so, sorry.(对不起,我不这样认为)” 然后果断挂下电话。我们都觉得他那个职场小模样就是他妈妈的影子。

但Noah也是最喜欢说 “I love you”的孩子,这跟他妈妈经常说这句话也有关系,他高兴时抱着小伙伴或老师来一句I love you 会把人的心融化掉。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样,父母无心的举动会被孩子模仿,在幼儿园表现出来。

因为Sara是单亲妈妈,带着儿子Noah来报名的时候一再声明,Noah只能她一个人接,不允许任何其他人,包括Noah的爸爸来接触这个孩子。

可以感受到,Sara是坚强的女性,一个人边工作边带孩子,生活工作还安排得井然有序,当然这个孩子在她生活中的地位无比重要。

幼儿园早上7:30开门,下午6:00 关门。Sara和Noah一般在7:30之前就会等在幼儿园门口开门,问候老师后,Noah会把一个苹果放进果篮(这个幼儿园有水果分享的传统),经常说一句An apple a day keeps a doctor away (每天一个苹果,就不用看医生),然后 Sara会抱抱他说:“I love you,I will come back for sure (我爱你,我一定会回来的)“,她说完就迅速离开。

Noah跟妈妈分开似乎不太费劲,几乎伤心不到一分钟就投入玩耍中,即使是入园第一天,他也就哭了几分钟,掉几滴眼泪后,开开心心找东西玩去了,Noah是个快乐的孩子。

单亲家庭的孩子并不一定是忧郁悲伤的,单亲父母也能培养出快乐健康的孩子,这需要单亲父母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此外送孩子上幼儿园要像Sara 那样,离开的时候给予安慰,然后果断迅速地撤。

Sara在下午4:15左右会准时到幼儿园接Noah,但她一般会在幼儿园停留,跟Noah和其他孩子玩一阵子。她经常脱下高跟鞋,或跟孩子疯跑,或跟孩子讲故事,或跟孩子在沙坑里玩个游戏……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愿意跟他们玩的漂亮妈妈,有些孩子会要她抱一抱,或爬到她身上去,这时Noah会着急地说“My mum, my mum! (这是我妈妈,我妈妈!)”  

但Sara 总是最后抱住Noah说:“My boy, I love you most (我的孩子,我最爱你了)”。

Sara对所有孩子都是笑容可掬的,除了有一次,Caydu(下面介绍的印度妈妈的孩子)跑来无意掀起她的裙子,这个动作让Sara非常恼火,她严厉喝道:“Stop!That's very rude, I really don't like it! (住手,这非常无礼,我真的很讨厌!)”  Caydu未想到Sara会这样恼火,他一下怔住,呆在那儿。

Sara觉得自己可能反应过于激烈,于是声音缓和道:“Come here please, you should say sorry to me, because what you did is rude.  (请过来,你应该对我说对不起,因为你刚才的动作很无礼)” Caydu 犹豫一下,轻声说了一句:”I'm sorry.“

Sara接孩子早,而且跟其他孩子玩,让Noah 在幼儿园中有一定的优越感。但家长跟其他孩子玩也不能太久太过,否则意外容易发生。Caydu 掀裙子是个小意外,Sara 处理得也比较到位,指出孩子行为的错误之处,坚持要孩子道歉做得很好。其实不论孩子是哪一家的,年龄有多小,做了不当的行为,大人都应该帮助纠正。

小Noah在幼儿园里健康成长,跟Caydu还成了好朋友,但半年后,Sara突然跟我预约,要做一次深入的谈话。

谈话中Sara先问我,有没有发现最近Noah的行为变了,越来越不听话?我也感觉到Noah有些变化,好像比以前更加喜欢跟着Caydu干些“傻事儿”,但Sara 觉得这不是Caydu的影响,她知道Caydu有些行为粗鲁,但也知道如何让Noah辨别同伴的行为,真正让Noah有变化的是家庭问题,Noah的爸爸有了新女朋友,还给Noah生了一个新弟弟。

Noah每两周见一次爸爸,目睹爸爸家庭的变化,有些难以接受,情绪反常。Sara说着说着掉下眼泪,感慨道:“我尽全力去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他爸爸那边我无法控制,这太难了!”

看到这么坚强的女人落泪,我也有些心酸,安慰她一番后,我建议还是教育Noah愉快接受家庭新成员,懂得弟弟出生后,爸爸的生活会改变,照顾自己的方式也会变,然后从幼儿园找了几本以家庭变化为主题的绘本,建议Sara回去读,同时我们老师也要了解Noah的家庭变化,在幼儿园组织关于家庭的教育……

接下来的几个月Noah的表现好像稳定一些,有时也说说他的弟弟。但有一天,Sara突然通知我他们娘俩要搬到昆士兰州去了,她在那儿有个新工作了。

中国妈妈最焦虑?澳洲幼儿园里的澳洲、印度和中国妈妈!各有特点,看完引人深思! - 3

一个月后,Noah离开幼儿园,Sara一再感谢各位老师对她孩子的付出,给每位老师一张$25的购物卡。又一个月后,她发来Noah在新幼儿园的照片,告诉我们Noah基本适应新幼儿园,但也很想念这里的同伴和老师。我们看了照片都很开心,真心祝福他们在昆士兰的新生活愉快。

Sara主动说明家庭的变化,甚至分享她的生活隐私,充分体现了她对幼儿园的信任,这种信任对老师是莫大的肯定和鼓励,这也帮助幼儿园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原因,针对性地配合教育。最后她选择离开悉尼可能还是跟这种家庭变化有关,她希望孩子的成长环境相对单纯,也是用心良苦,当然她也有改变生活环境的能力,不得不说Sara是一个优秀的单亲妈妈。

Mendy的故事

Mendy是那种肤色偏白的印度人,身材也比较高大(170 cm), 她在印度受过良好的教育,在一家国际公司从事数据分析工作,她说着流利的带印度口音的英语,是典型的印度白领移民。Mendy的丈夫是一个电脑工程师,他们除了有Caydu(3岁), 还有一个1岁多一点的小儿子。
Mendy接送孩子的时间和Sara很不一样,一般是9点左右进园,最后一个离园,而且不论接送都简单干脆,跟大家打打招呼就撤,有时幼儿园有些发生的事情,或Caydu有些小碰伤,老师想跟她解释一番,她也无心多听,不把这些事儿放在心上。

Mendy有种大大咧咧的个性,对幼儿园的有些规矩不太记得,比如幼儿园不让有坚果的食品进入(有孩子对坚果过敏),她有时会递给Caydu一个含坚果的“五谷棒”;还有很多家庭早上会让孩子带一个水果分享,Caydu基本没带过,Mendy有时也觉得不好意思,声称自己总是忘,有一次她终于记得了,带了一个大西瓜来,但第二天又接着忘。

Mendy是数据分析员,应该有其精细的一面,我们认为她经常忘记幼儿园的惯例主要是主观上不重视,认为幼儿园就是一个托管孩子的地方,只要孩子不出大事儿就行了。Mendy 的孩子Caydu 是那种从入园第一天起就没哭过的孩子,也是别的孩子经常告状的对象。

Caydu有时故意欺负其他小朋友,有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比如掀Sara的裙子)的习惯,经常产生令他人不愉快的后果,这可能跟Mendy大大咧咧,不重视孩子行为细节的培养有关。

中国妈妈最焦虑?澳洲幼儿园里的澳洲、印度和中国妈妈!各有特点,看完引人深思! - 4

有一次Mendy难得提前来接Caydu,因为全家要出去参加一个庆典活动,Mendy急急忙忙冲到户外场地,看到Caydu 没穿鞋子,连忙说吩咐 “Shoes on, shoes on,we need to go now ! (快穿鞋,快穿鞋, 我们现在就得走!),Caydu 却不配合,磨蹭磨蹭地不想穿。

Mendy急了,一把将Caydu抱上旁边一个画画的孩子的桌上,然后按住Caydu的脚,帮他把鞋穿上,拽着Caydu走了。

那天很巧,Mendy和Caydu刚走,几分钟后Sara也来接Noah,Noah也没穿鞋,Sara跟Mendy一样,要求儿子穿鞋,Noah拎着鞋跳上那张画画的桌子,坐在桌上准备穿鞋。

Sara马上严厉说道:“Get off the table, you cannot sit on the table to put shoes on.( 从桌子上下来,你不能在桌子上穿鞋。)”  

Noah马上回嘴:“But Caydu did it ( 但是Caydu就在桌上穿鞋啊。)”  

Sara 不同意,依然严厉说:“You are not Caydu, don't copy him to do silly things! (你不是Caydu,不能学他干傻事儿!)”  

在妈妈的严厉管教下, Noah 无奈,悻悻地从桌上跳下来,坐在地上把鞋子穿上。

以上两个妈妈让孩子穿鞋子的对比让人印象深刻,Mendy将完成穿鞋这个任务看得更重要,过程是“不拘小节”,自己代劳,这给孩子带来行为习惯上的消极影响,当然Mendy 是太赶时间了,但她赶时间也是因为在时间安排上她给幼儿园停留最短的时间,把接孩子离园看得不重要,如果她早来10分钟就不会那么紧张。她在主观上是不太重视孩子上幼儿园或行为培养这些“小事儿”的。

Mendy可能没想到她抱着孩子坐在桌上穿鞋会给其他孩子树立一个不好的榜样,Noah马上跟风去学了,幸亏Sara严厉制止,把这种行为习惯“扼杀在摇篮里”。而且Sara强调不能学Caydu的样,干傻事儿,这句话也很重要,其实是让孩子明确伙伴的行为不是标准行为,需要分辨。

有一次开放日,幼儿园请了木偶剧团来表演,除了孩子观看,家长也欢迎到场,Mendy一家都来了,Caydu的小弟弟刚会走路,也来看表演了。

在表演中,当木偶团表演一个小人偶走钢丝的时候,Caydu突然冲上去把小人偶弄下钢丝绳,这一招太快,木偶团的人都没反应过来,“悲剧”已经发生了。观众们一阵哄笑,Mendy也在人群中笑着,没把Caydu拽到身边。

木偶团的人拾起小人偶,重整旗鼓,准备再上钢丝的时候,Caydu又往前冲,他那刚会走路的弟弟也步履蹒跚跟着,这次木偶团的人有防备,立刻将他拦下,然后问道“家长在哪儿?”Caydu的爸爸忙上前训斥着抱走两个孩子。

Mendy在这一段情景中表现有点像传说中的“熊孩子背后的妈”,孩子破坏表演其实是对他人利益的损害,并不能因为其中有童贞而掩盖其恶劣的本质,而且他人的哄笑并不代表大家赞许这种行为,有破坏力的行为是一定要受批评和约束的,否则孩子不吸取教训还会继续干。Caydu一些不好的行为跟父母疏于管教有关,而且他的行为也给弟弟树立了坏榜样。家长对孩子有侵犯他人利益的破坏性行为需要高度警惕,不因恶小而为之,不因年龄小而纵之。

中国妈妈最焦虑?澳洲幼儿园里的澳洲、印度和中国妈妈!各有特点,看完引人深思! - 5

其实Mendy对幼儿园从来不抱怨,从不提要求,如果忽视Caydu行为上的问题,她属于特别好说话的家长。

有两次幼儿园电脑管理系统有问题,她自告奋勇帮忙查看;有一次我们过“多元文化周”,她弄了一盘印度菜Butter Chicken 过来,展示印度食品。因为她对幼儿园的事情不太主动,为数不多的几次对幼儿园的贡献倒是被大家牢牢记住了。

Lily的故事

Lily 是文弱清秀的中国妈妈,她毕业于国内一所有名的高校,来澳洲将近8年,是一家澳洲公司的会计师。Lily带着女儿Tilly(3岁半)来报名的时候是从其它幼儿园转来的,因为Tilly在另一家幼儿园哭得太久了,她觉得不合适再呆下去,她希望在一个有中国人的幼儿园里,女儿情绪会好一些。

在Tilly的报名表上,Lilly详细填写了Tilly的各种生活习惯,和她可能的需要的安慰手段,比如睡觉时要拿着自己的一个旧毛巾枕着,看Tilly的报名表就觉得Lily对孩子的忧虑几乎跃然纸上。

Lily的妈妈,也就是Tilly的外婆也在澳洲,她在家里主要帮助照顾Tilly。除了刚开始几次Lily和外婆一起送Tilly上幼儿园,后面都是外婆一个人来送Tilly入园,Tilly 一般9:30以后到园,几乎是最晚到的一个,但妈妈Lily一般会在下午5:00之前来接,还是比较早接孩子的那类家长。

Lily接孩子的时候也会在幼儿园里待一阵子,但她主要是陪自己的女儿玩,观察她在幼儿园的表现,不像Sara那样跟其他孩子的互动比较多。 

Tilly每天上幼儿园都会哭,但不像她妈妈想象的那样整天在幼儿园都伤心着。一般外婆走以后,她哭几分钟就停了。为了让妈妈放心,老师在Tilly停止哭泣开始玩耍时就会发一张照片给Lily,让她知道女儿在多长的时间内就恢复平静。

但有一天老师忘记发照片了,那天中午Lily打电话给老师,焦急地问Tilly是不是一直在哭?老师连忙道歉说是忘了,然后给Lily补发一张她早上听老师讲故事的照片。

Lilly对女儿上幼儿园的负面情绪的担忧有些过于严重,这种严重的担忧不但给老师加重负担,也是孩子能够觉察到的,事实上会加重孩子的负面情绪。妈妈的担忧也是一种爱的表现,但这种爱会被孩子下意识利用:我不愿意上幼儿园就使劲哭吧,妈妈难过了就会接我回去,这样其实是孩子用自己的伤心去测试妈妈的爱。这时如果妈妈坚定一些,跟孩子用正面的语言解释为什么要上幼儿园,让孩子知道上幼儿园是不可改变的决定,此外跟老师交流孩子在家里的积极表现,跟孩子交流幼儿园的有趣的事情,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度过“入园适应期”。

Tilly其实是个乖巧的孩子,像她妈妈一样文静秀气,她会说一点英文,但跟其他孩子玩得不多。她在幼儿园里没什么好朋友,一个人玩的时候比较多。

她在教室里安安静静的,没有引起小朋友太多注意,但有一天Caydu对她有了“兴趣”,因为Caydu发现只要稍微碰一下Tilly,她就会有比较大的反应,比如抓一下Tilly的辫子,她就会大叫。

老师同时教育Caydu和Tilly, Caydu需要学会尊重人,停止骚扰Tilly,Tilly也需要学会控制情绪,用语言反击:“嘿,别碰我,我不喜欢你这样。(Stop touching me, I don't like it!)”

但显然两个孩子都一下子改不了,Caydu继续骚扰,只要老师没注意,Caydu就拍一下Tilly,看她叫喊哭泣的惊慌样子。

Tilly那天回去告诉妈妈幼儿园有个叫Caydu的“坏孩子”,Lily跟老师反应了情况,老师也将她们观察到的现象如实告诉她。我建议Lily写一封信,将孩子受到Caydu骚扰的情况写下来。

我将Lily的抱怨信展示给Caydu的妈妈Mendy,希望她重视Caydu的一些行为,因为Caydu的有些侵犯性行为给其他小朋友造成心理上的伤害。Mendy听了也很紧张,表示一定在家里配合,管教Caydu的行为。

中国妈妈最焦虑?澳洲幼儿园里的澳洲、印度和中国妈妈!各有特点,看完引人深思! - 6

澳洲幼儿园比较重视书面的文件,如果觉得有比较重要的事情最好书写出来,这样重视程度迅速升级。但书写一定要礼貌,陈述事实,摆出证据,寻求解决方案,并表示自己愿意配合。此外,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坏孩子喜欢欺负好孩子的原因除了坏孩子的“坏”,也有好孩子的“弱“,太好被欺负了。

接下来的两周,Caydu的行为似乎有所收敛,他不去主动碰Tilly,但会制造一些无意碰撞场面,比如拿块大积木走过Tilly身边碰一下。

有一次Lily来幼儿园接Tilly的时候,正好Caydu和Tilly都在沙坑玩,不知有意无意,Caydu铲起一些沙,往空中一扬,一些沙飞到Tilly脸上,Tilly哭叫出来。

Lily看到这个场面非常气愤,告诉老师Caydu的所作所为,老师批评Caydu,说他如果不能好好玩沙,就需要从沙坑出来,去玩其它东西。

这个事件似乎是压断Lily神经的最后一根稻草,她觉得女儿不能在有“威胁“的同伴中生活下去了,提出Tilly必须离开,再换一家幼儿园。

我作了最大的规劝,跟她解释经常换幼儿园对孩子情绪会有负面影响,Caydu的行为是有些侵犯性,但他不是那种不正常的控制不住自己的孩子,他也不是谁都欺负,他盯上Tilly的原因之一是发现Tilly的软弱,对他的行为反应过大,如果Tilly能够学会平静,或用语言坚强反击,Caydu一定会收敛。

但Lily做了决定似乎很难改变,两星期后Tilly离开了幼儿园。我们觉得遗憾,但衷心希望Tilly在新幼儿园里顺利过渡,找到好朋友,找到自信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几乎每个学校都存在一两个调皮的“坏孩子”,Lily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碰到“坏孩子”很难,即使学校里碰不到,以后社会上也会有坏人。让孩子生活在纯洁的环境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更好的办法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坏孩子”,学会用有效的方法保护自己。

以上三个妈妈都受过良好教育,都是职业女性,但她们育儿风格截然不同,孩子的性格也非常不同。在以上三个案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  孩子的言行举止反映着妈妈的风格。

我们很难想象Mendy能够养出Tilly那样的女儿,也很难想象Sara会教出Caydu那样的儿子。

家长在孩子身上的烙印是深刻而细微的,好像渗透在孩子的细胞中,这是为什么很多高质量的私立学校选生源时先选家长的重要原因, 在成功教育的军功章上,有学校的30%和家长的70%,家庭教育永远是教育的主要阵地。

最后再次强调,三个案例是个案,不能在文化背景上模式化,特别不要对印度妈妈模式化,以为她们都像Mendy那样大大咧咧。

我接触的印度妈妈也有非常仔细认真,孩子行为礼貌谦让的。Caydu家后来推荐他们的邻居Amaya入园,Amaya的妈妈也是印度背景,她和Mendy就非常不同,而且Amaya也是乖巧的女孩,有时会被Caydu欺负,但Amaya会大声说NO,过后还开开心心说:“Caydu is my best friend!“ (Caydu 是我最好的朋友!),看来印度孩子比较容易快乐,这可能是他们文化比较共有的特色吧。

更多精彩澳闻,请点击跳转澳闻频道阅读>>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jennieLLL
jennieLLL 2018-02-14 回复
华人妈妈真的是,确实有点操心过度
Li锋-lovejbaby
Li锋-lovejbaby 2018-02-14 回复
虽说不要刻板印象,不过这还挺有代表性的
ozbaba
ozbaba 2018-02-16 回复
(个人看法) 引导和管理是有区别的 中国妈妈更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塑造和约束孩子 白人的教育背景更多的是关注和引导 而不是指向性的
ciciloyal
ciciloyal 2018-02-14 回复
华人妈妈是挺累的
爱丽丝丁
爱丽丝丁 2018-02-14 回复
澳洲妈妈也有带孩子带得粗糙的,但普遍都不错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