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1月24日 19.1°C-20.4°C
澳元 : 人民币=4.57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BBC:在疫情中反复遭受煎熬的欧洲华人(组图)

2020-04-10 来源: 多维新闻 原文链接 评论3条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读者阅读参考,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BBC:在疫情中反复遭受煎熬的欧洲华人(组图) - 1
图片版权XIAO LIImage caption小君站在亚洲超市送的新鲜食物面前,这些食物与之前囤的干货搭配吃,尽量延长出门时间。

2月24日,德国举办一年一度的“玫瑰星期一”大游行。上万人盛装打扮,加入狂欢队伍,向空中抛撒鲜花,一路又唱又跳。游行中还有以新冠病毒为主题的花车表演,气氛热烈,持续数小时。然而当天晚上,德国媒体报道,有两人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而他们在狂欢期间“接触了无数人”。

居住在德国西南小镇巴登-巴登的华人夫妇杨丽和吴君立即警觉起来,开始筹备各种防疫物资,并减少出门次数。而当时大部分当地人并没有在意,认为只是普通感冒。

“我们在国内已经经历过了,所以比较能够从小火苗中看到发展趋势,”杨丽说。

在家办公的争议

杨丽夫妇1月18日回上海过年。当时武汉报告了数十例确诊病例,其他城市有零星个例。据他们观察,地铁上几乎所有人都戴着口罩。两天后,中国医学专家钟南山首次宣布新冠病毒“人传人”。

随后疫情在中国大规模扩散,湖北多个城市封城,重灾区武汉因病床不足、检测试剂不够等因素而上演了一幕幕悲惨故事。2月1日,杨丽夫妇回到德国,就开始奔赴药店和超市,为国内的家人购买防疫物资。许多海外华人也和他们一样行动起来。

好不容易,他们筹备了70个医用口罩,准备发往国内。但听到狂欢节确诊病例后,他们便把这些口罩收进了自家的柜子。除此之外,他们还储备了3瓶消毒喷雾、7瓶酒精搓手液、2个N95口罩、7包湿纸巾和1盒酒精棉片。

BBC:在疫情中反复遭受煎熬的欧洲华人(组图) - 2
图片版权XIAO LIImage caption杨丽一家提前准备的防疫物资。

丈夫吴君在当地从事汽车行业。看到狂欢节后的确诊新闻,他在2月底告诉公司,要开始准备申请远程办公的权限,着手在家办公。不过,所有人都对他说,“没必要吧”。

他说这话后仅仅一天,公司一名员工请病假。一周后,公司实施员工居家办公。又过了几天,该员工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事实证明,的确应该在2月底就开始居家。因为一旦该员工提早确诊,整家公司都要立刻封闭,”吴君认为,公司没能提前警觉,及时采取措施。

“老板让我摘下口罩”

BBC:在疫情中反复遭受煎熬的欧洲华人(组图) - 3
图片版权XIAO LIImage caption杨丽还根据德国联邦民防与灾难援助办公室提供的应对紧急情况物资清单囤了不少粮食。

从3月开始,德国确诊病例迅速攀k升,当地人也开始囤货。到了中旬,德国报告病例近万。16日,杨丽公司的老板从法国疫区回来,有感冒症状,女儿也发烧、咳嗽。她再度警觉起来,掏出包里的口罩。

当天开会,所有人都要集中在密闭的会议室。但考虑到西方民众认为,只有病人才戴口罩,而给民众提供专业防疫建议的德国联邦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obert Koch Institut,简称RKI)也一直认为,没有足够科学证据表明,戴口罩可以防止病毒感染,杨丽犹豫再三。

她最后决定戴上口罩。“我对他们说,是因为我自己感冒不想在会议室传染给大家,希望大家理解。”大家报以尴尬的微笑。

不过,会议结束后,老板私下对杨丽说,“出了会议室把口罩摘下来,以免在办公室引起恐慌。”杨丽无奈地摘下口罩,自我安慰说,“出了会议室,空间还算开阔。”

进入4月,德国确诊病例突破8万,全球排名前五。RKI这时更新了一条对口罩的表述,“考虑到无症状患者具有传染性,戴口罩可减少传播风险。”

英国超市遭遇

海外华人因应各地不同的防疫措施和自我风险承受力,决定是否戴口罩。在荷兰海牙的佳音告诉BBC中文,她所交往的华人圈里,很多人从2月就开始戴口罩,不过由于怕引起恐慌,女生大多用头巾遮面,仿佛穆斯林。

BBC:在疫情中反复遭受煎熬的欧洲华人(组图) - 4
图片版权LIU YUEImage caption在意大利米兰,人们排队尽量间隔两米。

而住在意大利米兰的柳月对于戴口罩,则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她秉持意大利人崇尚的个人主义和公民自由,认为“没有必要麻烦成那个样子,做法律要求做的,就已经挺负责任的了。”

戴不戴口罩也许只是个人选择,但对于居住在英国的何峰来说,口罩却给他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3月24日,英国开始执行为期三周的封城防疫,限制民众出行,并要求尽量居家办公。许多店铺也提醒人们,排队要间隔两米。

几天后,何峰去超市买菜。他接受英国政府的说法,认为戴口罩并非防疫必须。不过,由于对猫毛过敏,随时可能打喷嚏,出于尊重他人的考虑,他还是戴上口罩。周围也有不少人戴着口罩。

就在他挑选物品时,背后有人大喊“滚开!滚开!”他转过头去,一个白人冲着他喊道:“离我远点!”

这个超市过道狭窄,很难达到相隔两米的规定。何峰对他说,旁边的人站得更近,怎么不说他们。但老人还是冲他大声叫骂。为避免发生更大冲突,何峰只好走开。

“这算是种族歧视,让我挺不舒服的。但当时还是忍了,毕竟是特殊时期,而且他又上了年纪,出来买菜冒很大风险。”他说。

在海外和中国都受气

BBC:在疫情中反复遭受煎熬的欧洲华人(组图) - 5
图片版权LIU YUEImage caption疫情下的意大利米兰

“我后来发现,如果别人对你有偏见,那你戴不戴口罩都是一样。”何峰说,他最近经常见到网络上污蔑中国人的言语和视频。

凡是在脸书上见到朋友发表歧视言论,何峰总忍不住辩论几句。对于有些坚持己见的人,他索性选择“友尽”,至今已经删除了几百个朋友。

另一方面,中国疫情趋于缓和,境外输入成为焦点, “祖国建设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警惕海外来的洋垃圾”等言论比比皆是。何峰形容,在歧视异己方面,中国和海外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

“我觉得进入了比较可悲的时代,在疫情面前没有看到世界大团结,反而是看到更多的污蔑、更多的歧视和区别对待,非常难过。”他说。

在德国的杨丽夫妇说,他们在当地被问得最多的是:“中国人到底吃不吃狗?吃不吃蛇?”

不过在德国,种族歧视是个敏感话题。“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绝对不会越过、甚至是接近这条线。所以我们很少会见到周围有很严重的歧视发生。”杨丽说。但这次疫情令民族主义情绪升温,加上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她也担心海外华人越来越不好过。

(应受访人要求,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本文转载自BBC中文网,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读者阅读参考,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email protected]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3)
熊爸
熊爸 2020-04-13 回复
因短时间内多条评论违规被举报,触发自动屏蔽机制,该用户评论均被屏蔽。
遛狗大亨
遛狗大亨 2020-04-11 回复
文章没看,我就想借个地方说一句:武汉复工了。
论丧家之犬如何假装公理正义
论丧家之犬如何假装公理正义 2020-04-11
友人的评论我基本也直接跳过,毕竟还有很多伪善的面具得撕😬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