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率飙升到16% 为什么美国股市逆流而上?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读者阅读参考,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从3月22日开始,美国每周申请失业金的人数屡创新高。截至4月23日,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失业总人数达到了2500多万。美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大约为1.6亿。也就是说,在过去一个月,美国的失业率飙升到16%左右。如此的高失业率水平十分罕见,在过去百年的历史中,仅次于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大约25%左右的失业率。
但是,一个让人有点意外的现象是,同期的美国股市非但没有下跌,而且还上涨了很多。标普500指数的收盘价,在3月23日和4月23日分别为2237点和2797点。就是说,在那短短的一个月内,美国股市上涨了25%。任何一个股市,如果在一年内上涨25%,都可以被认为是牛市。然而美国股市仅用一个月就涨了那么多,而且是在其失业率屡创新高的情况下完成的,怪不得让很多投资者摸不着头脑。
为什么经济的基本面和股市的走向之间,有如此大的分歧?大致来讲,有这么几个解释。
首先,笔者在FT中文网之前的文章《股市不是经济》中,曾经专门指出,股市的一大特点,就是总是向前看。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股市和经济貌似脱钩的现象。
当我们看到美国经济中的失业率屡创新高时,其股市很可能已经在消化接下来的这些问题:什么时候复工?复工以后消费和投资会有多少复苏?公司的盈利会有哪些变化?等等。股市在过去一个月内的上涨,反映的恰恰是市场对于复工以及复工后经济活动的反弹的乐观预期。
在美国股市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举例来说,从1930年算起,标普500指数公司平均盈利下降的年份,共发生过30次。而在其中的23年份,标普500指数都上涨了。在平均盈利下降的30个年份中,有16个年份的降幅超过10%。然而在这16年中的11年,标普500指数都上涨了。更有8个年份,标普500指数上涨了10%以上。
其次,标普500指数不代表美国所有的公司。标普500指数中的公司成员,主要是美国市值最大的500家公司(注:严格来讲市值并非唯一选取标准,但大致来说标普500代表了美国最大的公司)。在各行各业之中,这些公司都是本行业的领头羊。在经济正常运行的期间,大市值股票的投资回报,未必比中小市值股票更好。有时候,情况还会反过来,即中小市值的股价上涨超过大市值股票。然而,在COVID疫情期间,大公司的优势体现了出来。他们的韧性更强,有规模更大的资产负债表,有更多的人力资源及时申请各种政府补贴,也更容易从银行获得应急贷款,或者从股市和债市以更低廉的成本融到宝贵的资金。
股市的表现,恰恰体现了不同规模公司对于疫情的抗打击能力。从年初算起,截至4月24日,追踪大市值公司的标普500指数ETF(IVV)回报为负11%,而中市值股票ETF(IJH)和小市值股票ETF(VB)在同期的回报,分别为负24%和负22%,比大市值股票差了一倍,足可见这些公司承受的压力。
市值加权指数,本质上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筛选器。在竞争中胜出,市值不断变大的股票,有朝一日会被囊括到股票指数中。而那些竞争优势不强,被慢慢淘汰的公司,则会在市值不断减小的过程中,被剔除出指数,或者从大市值指数降级到中小市值指数。购买市值加权指数基金,特别是大市值指数基金,其实就是买整个经济中表现最强的公司。在COVID疫情这样的情况下,购买大市值指数基金,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筛选更强公司的方法。
再次,目前的标普500指数,有很强的行业偏重。指数中占比最大的行业,是信息技术行业,占到总市值的27%左右。指数中权重最大的十家公司,有一半都是科技企业:微软、苹果、亚马逊、脸书和谷歌。这些公司的市值加起来,达到标普500指数20%左右的权重。
横扫全球的COVID疫情,给航空、酒店、餐饮等行业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却意外的成为了科技企业的一场盛宴。这是因为,大家都关在家里远程办公,对于笔记本电脑、远程视频、云服务、网络电商的需求反而增加了。因此,标普500指数的上涨,更多的体现了这次疫情中那些赢家公司的收获,而非整个经济基本面的复苏。
最后,在我们看到疫情带来的各种坏消息的同时,不要忘记,各国政府和央行推出的大规模的救市政策。比如美国国会通过2万亿美元CARES法案,救援受到疫情影响的大小企业、政府机构和个人。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下调到0~0.25%,宣布无限量量化宽松,购买包括垃圾债券在内的各级别债券。欧洲央行推出2020年量化宽松计划PEPP,宣布购买价值8000亿欧元的债券。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主要国家,要么推出大型财政刺激,给个人和企业发钱或者减税,要么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息和量化宽松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或者干脆双管齐下。政府提供的这些流动性,迟早会有一部分流入股市,对几乎所有公司的估值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当然,上面这些因素,主要解释了最近一个月的上涨。但从总体上来看,COVID疫情对于经济和公司的打击,远远高于一开始所有人的估计。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到目前为止股市还是下跌的原因所在。基于COVID疫情发展的高度不确定性,接下来的股市走向,同样充满了不确定性。
那么,有什么因素可能导致美国股市再次下跌呢?在这里,让我和大家分享几个可能的情况:
第一,最大规模的科技企业,比如微软、谷歌、苹果和亚马逊,发生股价下跌。由于这些公司的市值,在股市指数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如果他们的股价发生大幅度下跌,那么就可能引发整个股市的下跌潮。这样的情况并非不可能发生,而且最近才发生过。从2018年9月21日到12月26日,在短短的3个月内,标普500指数下跌了20.2%,苹果股价暴跌40%。这样的历史在2020年再度重演,并不是没有可能。
第二,COVID疫情,旷日持久,其造成的损失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目前来看,全球主要国家的政府和医护人员,在应对COVID疫情上,都积累了相当经验。中国第一个从疫情中走出,并且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让全世界人民感到鼓舞,看到希望。美国的一些州,和欧洲的一些国家,都纷纷开始逐步放开封城,争取慢慢恢复经济活动。但是,如果COVID再度恢复大面积传染,威胁一些国家的医疗系统,逼迫政府再度宣布封城,并如此反复的话,对经济的打击会更大,也很可能会再次拖着股市往下走。
第三,为了应对COVID疫情,各主要国家的央行把基准利率降为零,甚至推出了无限量量化宽松。那么如果股市再度因为一些原因下跌的话,央行和政府还有更多的救市工具么?把利率降到负,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效果如何则很难预测。通过量化宽松买各种债券,包括垃圾债券,已经是极富争议。难道接下来央行要直接入场买股票么?如果股市感觉到接下来政府和央行的选项有限的话,很可能会把担忧转化为下跌的动因。
股市的走向,永远都充满变数,有时候甚至有些无厘头。如果以为基于一些简单和线性的逻辑,就能轻松预测股市的涨跌,那么投资者就显然堕入了过度自信的行为学陷阱。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股市总是受到很多不同的因素影响,不停消化对于未来的预期。只有摸清了股市运行的特点,才能让自己在不确定的股市中,做出更加理性的投资决策。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作者观点,仅供读者阅读参考,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