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13.6°C-16.3°C
澳元 : 人民币=4.7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一家地产CVC如何闯关科创圈?|对话碧桂园创投管理合伙人牛若磊

2022-04-16 来源: 华尔街见闻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碧桂园创投打响在硬科技投资领域的第一枪,是在“蓝箭航天”的项目上。

彼时,作为碧桂园集团直属股权投资事业部——碧桂园创投刚成立不久。而“蓝箭航天”的还是一个在国内尚在起步阶段的“商业航天”项目,具有投资金额大,科研风险较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让大多数投资人望而生畏。

 “我们花了近半年的时间,把全行业的企业都访谈了一遍。”碧桂园创投管理合伙人牛若磊告诉全天候科技,最终他做出了判断:“实际上不管是遥感、通讯,还是导航,对商业航天都有巨大的需求,而国内商业航天的发展还受到运力不足的限制。”在巨大的供需不足之下,定位为中大型液体火箭制造商的“蓝箭航天”有着不错的发展潜力。

2019年12月,碧桂园创投以5亿元人民币,独家投资蓝箭航天C轮融资,并以此切入到“硬核科技”领域。碧桂园的入局,让蓝箭航天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此后一年内,蓝箭航天获得了连续融资,领投机构除碧桂园创投外,还有红杉基金、经纬中国、基石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

迄今,碧桂园共领投了3轮蓝箭航天融资,公开数据显示,后者估值从30亿元一路已涨至超百亿元。

一家地产CVC投资了与其主业毫不相关的商业火箭,这也让业界对碧桂园创投的投资逻辑和投资方法感到不解和好奇。

不仅是商业航天,在“硬核科技”领域,碧桂园创投还重仓了半导体、先进制造、碳中和等赛道,诸如紫光展锐、盛合晶微、万华禾香、蜂巢能源等都是其“狩猎”成功的项目。目前,沿着半导体产业链的枝蔓,碧桂园创投还看向了“元宇宙”的硬件厂家。

虽然依托于碧桂园集团,碧桂园创投在资金、人才、品牌等多个方面,起点都比大多数初创投资机构更高,但早期也并非一帆风顺。

“初期对我们来说最大的一个挑战是,大家虽然对碧桂园很熟悉,但是对碧桂园做投资这件事情,并没有非常高度的认知。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一个地产集团的CVC,但是不知道我们的投资逻辑、方法是什么,我们是不是一级市场一股可持续的力量。”牛若磊告诉全天候科技。

这也让碧桂园创投开始思考,如何成为更有竞争力的新进入者。

牛若磊透露:“碧桂园创投从成立到现在,主要使用的都是自有资金去投资,我们的资金从某种程度上面说,是一个有序的资本,一个没有时间限制的资本,只要被投资企业能够持续的创造投资回报,理论上我们是可以永续下去的。”

一家地产CVC如何闯关科创圈?|对话碧桂园创投管理合伙人牛若磊 - 1

碧桂园创投管理合伙人牛若磊

而在自有资金的优势下,碧桂园创投的投资选择可以与市场上大多数投资机构做出差异化。

在3年的摸索中,碧桂园创投探索出了一条“哑铃”式的投资模型,即投“两端”——早期和成熟期的项目。

成熟期的项目需要的投资金额巨大,但参与竞争的投资机构相对较少,碧桂园创投能够在其中发挥资金量的优势;而早期项目,虽然项目、投资机构众多,但缺乏产业投资人,依托碧桂园集团的资源,创投部门也有不错的竞争力。且对早期项目的布局,还能为其成长期项目“蓄水”。

在跑通了投资组合的模型后,碧桂园创投的投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速。截至目前,碧桂园创投已投资超90家企业,其中有26家独角兽,有10家成功IPO,13家已完成下一轮募资。

“过去三年,我们的投资速度、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都在持续上涨。但这个上涨它不是永无止境的,任何机构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再往上提速都会相对缓慢。”牛若磊说。

对于行业与市场对他们的疑问,而碧桂园创投打算用时间来证明自己会长期在市场上参与投资。

“只要我们能够长期存续下去,我们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的,这是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牛若磊说。

以下为全天候科技与碧桂园创投管理合伙人牛若磊对话内容,经整理:

01 

跨过产业资本“天花板”

全天候科技:地产企业为LP对你们的投资行为有什么影响?碧桂园集团对你们有哪些要求?

牛若磊:2018年碧桂园集团提出了转型高科技综合性企业,碧桂园创投伴随着这个背景而成立。创投的业务主要在给主业高科技转型升级中提供投资角度的支持。

因此,我们的投资领域都与科技转型的方向密切相关,简单来说是四大主题:科技、消费、大健康,以及地产产业链。

虽然我们2019年才开始做投资,但碧桂园在中国已经深耕了30年,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品牌。相比一个新的机构,碧桂园的品牌实际上给予了我们很多“入场”的机会。

同时,碧桂园是一个大型的综合地产集团,产业化垂直整合是重要的经营理念。所以我们在投资时,也自然养成了以产业链思维寻找投资标的,沿着产业链的上下游持续深耕的投资方法论。

全天候科技:碧桂园创投成立仅3年,与资历悠久的头部PE、VC相比,哪些方面还有欠缺?要如何弥补?

牛若磊:相比很多初创投资公司,我们不管是资金优势、品牌优势,还是团队本身,从第一天创立时就在多个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但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行业。耳熟能详的许多投资机构都在这个行业很多年了,我们在市场上跟他们碰面时,的确存在一些竞争难度。

初期对我们来说最大的一个挑战是,大家虽然对碧桂园很熟悉,但是对碧桂园做投资这件事情,并没有非常高度的认知。大家都知道我们是一个地产集团的CVC,但是不知道我们的投资逻辑、方法是什么,我们是不是一级市场一股可持续的力量。

实际上,我们是一个目标非常清晰,有能力长期在市场上参与投资的机构,这个需要用时间来证明。

全天候科技:碧桂园创投投资的很多项目都是“硬核科技”,进入这些行业有门槛吗?如何跨越门槛?

牛若磊:硬核科技领域每一个细分赛道,专业性都特别强,有极高知识门槛。我们借鉴了产业思维的方法论,进入到每一个新行业都会用产业投资的打法,去做全产业链分析,主要有两个切入点:

一个是去寻找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我们把它叫做“链主”。比如我们在半导体行业投资的第一个项目紫光展锐,我们认为它就是一个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它的上游是软件供应商,下游是中芯国际这些制造商,以及封装测试、渠道代销商等等。我们投了紫光展锐这样一个“链主”,再延展出去投资这个行业就会容易很多。

一家地产CVC如何闯关科创圈?|对话碧桂园创投管理合伙人牛若磊 - 2

图片由碧桂园创投提供

另一个切入点就是去发现产业链里最大的阻碍,我们把它叫做“链阻”,我们投资这个环节,把瓶颈打开,这个产业就有可能会迎来爆发式的发展。

以商业航天行业来举例,我们不太需要去研究火箭该怎么发射,更多的是从市场、行业的角度做研究。不管是遥感、通讯,还是导航,对商业航天都有巨大的需求,但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还无法满足,我们经过调研发现其中最大瓶颈是运力不足。

国内做商业航天的企业也有很多,但“蓝箭航天”是唯一一个定位在中大型液体火箭的企业。我们在众多的火箭公司里挑选了运力最大的标的,主要是瞄准产业链瓶颈的考虑。

在商业航天领域,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投资另外一家企业。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认为这个瓶颈还是没有打破,在打破瓶颈之前,我们对这个行业会审慎观望。

全天候科技:投资硬核科技,好像都会有蓝箭航天这样“周期长,投资大”的问题,是不是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多的投入?

牛若磊:是的。很多的投资机构都会提到长期投资、长时间陪伴,但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需要跟自己的投资基金期限匹配,只能投基金年限覆盖期间的项目。

碧桂园创投从成立到现在,主要使用的是自有资金去投资,我们的资金从某种程度上面说,是一个永续的资本,一个没有时间限制的资本,只要被投资企业能够持续的创造投资回报,理论上我们是可以永续下去的。

当然我们还是组合型打法。这个投资组合里有成熟较快,资本化较快,有退出窗口的项目;也有硬核科技,可能研发周期很长,有一定风险,但一旦成功,就可以给我们带来很高投资回报的项目。

02 

如何将认知变现

全天候科技:碧桂园创投会给自己投资边界设置界限吗?比如什么会去投,什么不会去投?

牛若磊:我们不会因为主业是地产而限制自己的投资范围,这方面没有明确的界限。但从投资阶段来看,我们是一个投早期、投成熟期的“哑铃”模式,我们很少会去碰成长期的这些公司。

这是我们自己优势的一个总结。主要使用自有资金,因此资金在投资规模、投资时间上,以及风险承受能力上,可能都跟市场化基金有所不同。

比如中后期阶段,我们投资了不少的超级独角兽,估值可能在百亿美金,甚至更高。单笔投资金额可能会在10亿,甚至更多。我们发现,在这个范畴里,能够出手的机构数量大幅减少,面临的竞争也会小一些。这个阶段可能回报率相对较低,但它可以容纳相对大的资金,也有相对稳健的收益,是我们比较偏好的一个阶段。

另一头,在早期我们也做了一系列研究。我们发现A轮及以前虽然有大量VC机构参与,竞争激烈,项目也多,但却很少有产业投资人参与。于是在早期,我们以产业投资人身份介入,很有优势获取项目。我们会做相对大的投资组合,以规避单一项目的风险。

而成长期项目,他们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已经在快速成长。但依然有不确定性,可能同一条赛道还有多家企业在竞争,鹿死谁手还不清晰。

与此同时,投成长期的机构又非常多,竞争激烈。所以我们暂时战略性的选择了回避。

但我们会对自己投过的早期项目持续投入。我们的早期项目到了成长期把握会更大,我们也更愿意去扶持。相当于为成长期项目做了一个蓄水池,与其在成长期去找,还不如我再往前走一步。

这是我们结合自身的情况得出的策略,没有对错,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偏好。

一家地产CVC如何闯关科创圈?|对话碧桂园创投管理合伙人牛若磊 - 3

全天候科技:你们曾强调过“全生命周期陪伴”,这个怎么理解?

牛若磊:我们希望伴随早期企业持续成长,做全生命周期的投资人。

我们的资金属性决定了我们的灵活性,从早期,到成长期、成熟期,甚至IPO,IPO之后,我们都可以去加入。

在早期发现了优秀的创业者,伴随的时间越长,我们对他的信心会越大,我们就能把资金投入到这些最有潜力的项目上,这也会增加我们的投资回报。

很多的优秀投资机构都是靠小部分项目创造了绝大部分收益。我们也是如此,希望在优秀的企业身上持续加注来创造高收益,而不是“广撒网”靠项目数来创造收益。

不过“全生命周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成立也才3年,还不可能完全做到。但我们已经有很多持续投资的案例,比如蓝箭航天,我们连续领投了三轮,从30亿的估值一直到现在100多亿的估值;遇见小面我们独家投资两轮,合成生物学赛道的“蓝晶微生物”,我们也是连投两轮。

全天候科技:从半导体、元宇宙、商业航天,到线下餐饮项目遇见小面,碧桂园创投跨越的赛道很多,你们怎样去解决多赛道的挑战?

牛若磊:在投决层面,我们对不同行业的判断都是同样的维度和标准。虽然跳了不同的行业,但是在判断的依据上,还是要回归商业的本质:看供需关系、竞争格局,以及估值是否合理等等。

我们也有一套自上而下的“研究引领投资”的方法论。

我们的硬性规定是团队在进入新行业前必须做深入行研,以判断行业是否值得我们投入时间、精力,是否可以产生好的回报,是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路径去介入。原则上没做过行业研究的项目,不能进入投决范围。

在研究上有三类“智库”资源可以调动。首先是集团资源,在内部找行业专家给予意见,特别是地产产业链方向。其次是我们外部第三方的专家库。

第三类是被投企业。我们现在已经有近百家被投企业,他们对所属的产业链非常熟悉。产业链思维的投资也成为我们非常大的信息来源。

不过虽然有很多资源可调动,但更多需要团队自己挖掘信息。我们有一套体系化的行研标准,团队成员需要按照框架收集信息收集,并得出原创性的结论。

我们目前所有的投研工作都是高度数字化、体系化地开展,而不是自由发挥。

03

到了出“成绩单”的时候了吗?

全天候科技:碧桂园创投成立3年,投资数量达到了90多起,投资速度似乎还在不断提高,你怎么看当前的投资速度?

牛若磊:保持比较高的投资效率,一方面源于投资团队的努力和扩充,但更多还是来自于我们体系的搭建。

比如针对早期项目、中后期项目,我们有一个高度统一的投资方法论,但具体操作流程上是有差异的。为什么需要团队在投项目之前要先看行业,作用就是内部达成共识:投还是不投?要投什么样的企业?关键成功要素是什么?达成一致,推项目时效率就会提升很多。

总体来说,我们的团队建设、体系打造,这三年都在不停的完善,所以也可以发现从2019年到现在,我们的投资速度、数量和金额都在上涨。

但我也想强调,我们现在的投资规模在市场上已经不算小了。上涨不是永无止境的,任何机构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再往上提速都会相对缓慢。

全天候科技:碧桂园创投与被投企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牛若磊:很多企业接受我们的投资,对我们的产业背景是有很大憧憬的。比如消费企业会希望他们的消费品、服务可以进入社区生态。科技企业可能会希望产品进入产业场景。这些合作本身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碧桂园创投在集团各业务线和被投企业中间,起到的是一个桥梁的作用。我们会把被投企业的诉求做好传达,促成他们之间的共赢合作。像遇见小面,他们希望能在我们总部开一家店,我们把需求对接给商管部门,他们通过市场化的谈判,最后达成了合作。

一家地产CVC如何闯关科创圈?|对话碧桂园创投管理合伙人牛若磊 - 4

碧桂园创投2022年以来投资情况一览 图片由碧桂园创投提供

与我们集团主业无直接关系的行业,比如半导体,因为我们从上游的设计到下游的封装测试、制造等都有投资,我们也会积极地组织这些产业链的企业坐到一起去碰撞和交流。

同时我们可以给予企业一些赋能,不仅是在产业层面,在组织建设方面,在他的人力、财务、法务、公关等不同的领域,都能够给予他们帮助和意见。

当然了,我们的一个原则还是帮忙不添乱。我们只提供帮助,而不是主动要求。

全天候科技:现在是否已经到了验证碧桂园创投成果的时候了?

牛若磊:每一个时间点都在验证。每一次我们的投后会议,每一次给LP的定期汇报,每一次在各大媒体的出现,都是一个持续对碧桂园创投的评估。

我们持续在做投资,我们每年都有投出,可能也有退出。这是一个持续的检验——被市场,被LP检验的过程。

我们最终是否成功,取决于它能否长久的存在于这个行业,成为活跃的投资人。只要能够长期存续,就一定会成功。

投资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有高峰有低谷,但是只要持续坚持下去,这就是检验成功的唯一标准。

全天候科技:碧桂园创投未来还会关注哪些赛道、哪些类型的项目?

牛若磊:我们未来要关注的,跟我们现在关注,以及过去关注的还是高度一致的。

但未来我们对科技属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早期项目可能更关注它的科技原创性,对“硬核”会要求更严格一些。并且,也会规避掉一些非原创式的创新。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