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5日 24.6°C-31.4°C
澳元 : 人民币=4.74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为什么至今都造不出一辆“高档”自行车?(组图)

2022-09-16 来源: 酷玩实验室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骑行车队最近成了北京各条宽阔道路上的崭新风景线,而且这些戴着头盔、穿着标准骑行服、全副武装的骑士组织,其中男女参半,健康优雅的身材曲线让人忍不住多瞅两眼。

更明显的骑行热潮,出现在小红书上。与骑行相关的笔记,已经超过120万篇,关于购车、学车、晒车等一系列的相关内容,形成了一套无微不至的单车入坑指南。

中国为什么至今都造不出一辆“高档”自行车?(组图) - 1

国内在经历过一轮共享单车的洗礼后,整个骑行人群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通勤需求已经被共享平台所覆盖,在共享单车之外的骑行者中,单车则成为一种更纯粹的健身与社交产品。

小红书上关于单车相关条目的迅速膨胀,以及一二线城市的骑行热潮,就明示着单车文化的质变。

在目前的购车需求中,公路车最炙手可热。在整个自行车行业里,公路车的价格上限也是最为夸张的,一万多的公路车,被圈内定义为入门级别,三五万只是进阶,十万元级别成了高阶的标签。

而让人遗憾的是,在这个重金消费的“高端”自行车领域里,竟然几乎没有形成立得住的国产自行车品牌。最露脸的中国台湾品牌捷安特,也只占住了中端市场。

中国为什么至今都造不出一辆“高档”自行车?(组图) - 2

在那些活跃的单车互动平台上,大家讨论的都是闪电、崔克这些美国品牌的“赛级”单车,以及日本的禧玛诺变速套件。像我们熟知的内地传统三巨头飞鸽、永久、凤凰,几乎在消费群体的话题中缺席。

素有自行车大国之称的中国,难道在自行车方面也会输给别人?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的自行车市场规模将突破2086.3亿元,并保持平稳增速。而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称,今年上半年竞赛性自行车的进口量同比增长了49.5%。

换句话说,国内的骑行热潮,已经显而易见地带动了高端车、赛事车的市场需求。只是,这部分需求基本都被国外厂商吃掉了。

国产自行车怎么了?

01

1989年,老布什访华时,飞鸽曾被我们作为国礼,赠予这位美国前总统。

因为老布什担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时,就喜欢和夫人一起骑着飞鸽自行车穿行于北京的大街小巷。

中国为什么至今都造不出一辆“高档”自行车?(组图) - 3

很长一段时间,自行车都是我们拿得出手的工业产品。

近些年,中国每年的自行车产量占全球的七成,这个数据看起来也很有面子。

不过,自行车也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链。

一直以来,欧美和日本输出高端整车品牌,以及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将“微笑曲线”两头最赚钱的部分给占据了。

而中国大陆,主要处在这个微笑曲线的最低端,也就是中间的组装代工环节。我们干着最脏最累的活,赚的是最微薄的利润。

中国为什么至今都造不出一辆“高档”自行车?(组图) - 4

有产业,没品牌——中国在新经济上的崛起,已经在逐渐摆脱这样的标签。但不得不说,在如今的自行车领域,在我们的大陆地区,的确没有一个响亮的品牌。

永久、凤凰、飞鸽,这些曾经如雷贯耳的品牌,在骑行热的大潮中虽然略有起色,但相比于产业链中的强势厂商,则显得捉襟见肘。

从企业的年报中,就可以一窥这传统三巨头的窘境,凤凰在2021年的营收20.58亿元;永久的母公司中路股份,其自行车和童车业务的收入,仅仅5.4亿元。

而2021年,捷安特的年营收,约180亿元。只是占据中端,就产生了让人叹为观止的差距。

仅仅在几年前,捷安特与老牌三巨头的命运,似乎还是另一个脚本的叙事。

在2015年到2018年期间,共享单车的冲击,让捷安特和美利达的的股价遭受创伤,出现连续下落的情况,而彼时,永久、凤凰、飞鸽因接到ofo等平台的巨量订单,在风口上起飞。

中国为什么至今都造不出一辆“高档”自行车?(组图) - 5

当时的飞鸽,每年要向ofo提供500万辆的单车,这几乎是这家企业往年产量的五倍。这也让当时已经每况愈下的飞鸽起死回生。

由于当时资本的疯狂注入,让一些自行车制造厂陷入了过度乐观的幻觉中,他们盲目的扩张生产线,押注共享经济所带来的命运转机,而不是基于长远的眼光向高处爬。

从2017年开始,共享单车的行业泡沫开始涌现,多家平台出现资金链断裂和倒闭的情况。制造厂们被套在平台无法兑现的尾款里,他们变卖、关厂,在那个时代,与投资人们和创业公司们,共同为共享单车领域缔造了最终的一地鸡毛。

那一波行业大乱战,对自行车产业来说,奠定了两个意义深远的基调,一是共享单车覆盖了大众绝大多数的单车通勤需求,也就是推动了行业格局的质变;二是让本就不领先的老牌自行车厂商们,在全球产业链中,被狠狠甩在了后面。

如今,健康、赛事、社交构成的单车新格局里,飞鸽们还能抢到一口蛋糕吗?

02

在如今的自行车文化中,最具有市场效应的,就是公路赛。其中,环法、环意、环西是圈内最顶尖的赛事,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自行车三大赛事。

像闪电、崔克、捷安特这样的品牌,已经与三大赛事形成了多年的深度绑定。

中国为什么至今都造不出一辆“高档”自行车?(组图) - 6

自行车赛事中的品牌曝光,会自上而下地渗透到单车运动消费市场,并逐渐在圈子内形成发酵,所有的高端自行车品牌,几乎都经历了这样的品牌输出。

我国台湾品牌捷安特的崛起,也与赛事有着莫大关系。

1997年,捷安特和职业车队合作,并幸运地押中了连获三届冠军的德国车队,让这个企业收获了巨大的影响力。

而公路车作为一个具有定制化特性的产品,除了品牌,其最核心的零部件——变速器,也至关重要。在自行车的配件利润结构中,变速器占据了大约40%。

不过,变速器早已被日本的禧玛诺牢牢把持,无论在顶级赛事中,还是高端消费群体中,这家制作零部件的企业,几乎具有统治级的地位。

中国为什么至今都造不出一辆“高档”自行车?(组图) - 7

而且,日本的禧玛诺、美国的速联、意大利的Campagnolo,一同构筑了断绝创新者进入的屏障。

和芯片领域一样的是,这是一个具备垄断和排外属性的技术单元。

变速器一旦要涨价,从来都不会经过上下游的商议,它是单方面的通知,不论是下游厂商还是消费者,都只能被动接受。

而和芯片所不一样的是,尽管变速器有颇高的技术门槛,是一项精密复杂的机械系统,但对于我们已经攻克的航天、核武等技术难题,它依然是一个低纬度的技术题目。

实际上,真正稳固起禧玛诺们不可撼动的屏障,是他们海量的专利。

中国为什么至今都造不出一辆“高档”自行车?(组图) - 8

仅禧玛诺和速联两家企业,目前在全球就已经申请了近6000项专利。那些符合人体工学的结构设计,大量被禧玛诺占为己有。

后来者想要入局,就要在直觉以外,绕道去达成设计目标。

也就是说,并非禧玛诺们技术很牛、设计师很聪明,别人无法超越,更重要的是他们下手很早,在所有合理的道路上都设置了“收费站”。

这就导致国内企业没有动力去做变速器,即使情怀爆棚去做了,被收取各种专利费之后,也同时具备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

然而,事情并非没有转机。在全球的疫情影响下,全球零部件厂商的减产停产。从去年开始,高档自行车就出现供货短缺现象。

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一些主流整车厂商,正在考虑重组供应链,这对我国的厂商来说,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窗口。

中国为什么至今都造不出一辆“高档”自行车?(组图) - 9

与此同时,国内骑行热的现象,也在不断拉升高端车型的需求。

在两种有利因素下,对国产制造厂商是一次不可多得的产业升级机会。

实际上,不论是变速器还是整车制造,一批新兴势力正在逐渐实现国产替代。

一批涌动的产业火苗,正在力争去夺回这数千亿规模的国内市场。

03

早在2014年的时候,某知名自行车零部件大厂在关闭了中国工厂后,国内就出现了一批国产变速器品牌,比如蓝图、顺泰、速瑞达等。

有些企业坚持到了现在,他们的产品如今不仅仅是替代品,一些国产变速器,已经拿到了自行车整车厂商的稳定订单。其中,就包括曾在行业巨头速联工作了近10年的刘春生所创立的蓝图。

“客观来说,公司如今的产品与其他两位巨头比起来,只能做到基本替代。”刘春生说:“我们占据的市场比例仍然非常非常小,大概就是1%—2%。”

中国为什么至今都造不出一辆“高档”自行车?(组图) - 10

尽管是1%—2%的份额,但都是在绕开美日的庞大专利壁垒之后,形成的新型变速器,在最难啃的变速器领域,这不丢人。

而在整车制造上,也开始有一批国产品牌,以高维打低维的方式开展品牌策略。

在自行车圈子里,很多车友将一个品牌能否进入环法赛事,视为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指标。

瑞豹、喜德盛、千里达等一众国产品牌也开始出现在国际赛场上,瑞豹则是从竞技运动入手,在2016年就出征了里约奥运会。而在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上,瑞豹、喜德盛、千里达相继出战,其中千里达更是成为意大利国家队选手的战车。

他们正在各大赛事中频频露面,并在圈内论坛里逐渐从生僻话题转入热门话题,在小红书上,老手写给新手的购车方案中,他们也逐渐成为某些档位的最优之选。

中国为什么至今都造不出一辆“高档”自行车?(组图) - 11

对这些年轻的自行车品牌的专业性,有些是通过外部来渲染的,有些则是自己默默去争取的。

以SEKA为例,这个在2017年才成立的自行车品牌,其首款车就去拿了UCI(国际自行车联盟)的认证。

实际上,获得这个认证并不难,只要产品满足UCI要求,等待一两个月并支付1万元费用就可以拿到,但小品牌其实并不会去申请,一是没必要,国内参加UCI赛事人太少,二是节省时间和成本。

SEKA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产业从业者的态度。

中国自行车产业的各个环节,都应该去自发地塑造我们的行业,通过输出更好的产品,从而在顶级赛事上提升本土品牌的声量,再借此在国内普及自行车文化,形成良性循环,最终盘活中国自行车运动和消费市场。让顶级赛场上出现中国的运动员;在消费市场中,让中国自行车品牌享誉全球。

多年以前,上海交大的学者就曾忧虑地说道:“如果不居安思危,尽早升级,OEM制造业失去的将肯定不仅仅是一两份订单。”

中国为什么至今都造不出一辆“高档”自行车?(组图) - 12

在数千亿的市场规模,中国作为自行车的大国,而非强国,这不单单是产线的问题,而是国内整体的自行车文化该如何培育。

国家体育总局官网正在2018年转发了一篇文章,其中显示法国、英国自行车运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47%、13%,运动自行车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分别为55%、62%,而中国,比例分别为0.4%、6%。

考虑到中国的人口,这势必是一块“钱途”光明的市场,也是一块我们自己不占别人就会抢占的市场。

当下的骑行热以及全球产业链的重组欲望,正是在我们的市场需求端和品牌输出端,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这也正是我们摘掉“大而不强”帽子的时候。

尾声

在2012年,中国车手计成,以总成绩第175名,完成了环西自行车赛。2013年,他又出赛环意自行车赛,并在2014年,于环法比赛中,获得164名的名次。

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参与了全球顶级赛事的中国车手。

2012~2014这三年的赛事,成为中国自行车历史上一个孤零零的坐标,映射着中国自行车运动的尴尬,以及中国相关产业的真空。

中国为什么至今都造不出一辆“高档”自行车?(组图) - 13

在自行车这个立体且环环相扣的产业环境中,那些征战赛场的人和车,对产业有着高度的刺激作用,在捷安特的2021年年报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高阶公路车是驱动自行车世界的主要动力,也是攸关捷安特品牌和商业的重要因子。

而捷安特也在短期计划中重点强调,推动在越南设立完整全球生产布局。

这两点关键信息实际再度挑破行业秘密,高端自行车左右着一家企业的商业命运,而低端制造环节,将进一步向东南亚转移。

2016年,79岁的菲尔·奈特回顾自己的一生,在自传中写下这样一句话:懦夫从不启程,弱者死于路中,只剩我们前行,一步都不能停。

这句话,适用于当下国内所有的自行车相关企业,也适用于所有躺不平的年轻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翁润琪
翁润琪 2022-09-16 回复
都给你饭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汤汤Angie
汤汤Angie 2022-09-16 回复
因为自行车更多是代步,能走就行
晓笑也
晓笑也 2022-09-16 回复
日常谁会用高级自行车?这对比不适合吧
FCCP
FCCP 2022-09-17
所以说明中国消费水平还处于低级的日用品阶段!
PingnaHuang
PingnaHuang 2022-09-16 回复
人很多,但没有一个真正研究透彻的~
夹吉
夹吉 2022-09-16 回复
缺乏真正的技术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