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8日 21.3°C-24.6°C
澳元 : 人民币=4.7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美国争议到“新殖民”之忧,中企何去何从?(组图)

2023-04-06 来源: hk01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本文转载自hk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2022年9月,《华尔街日报》发布一篇题为《中国正在购买农场》(China Is Buying the Farm)的评论文章,附文写道:「中国国企在美国军事基地周边已经买下许多公顷土地,北京有什么打算?」

美国争议到“新殖民”之忧,中企何去何从?(组图) - 1

多间主流美媒之后陆续跟进,引起他们争相探讨的事件,是中资收购北达科他州大福克斯市(Grand Forks)投建的一座玉米厂。这宗商业交易其后更在当地市议会掀起一场关于共产主义、间谍活动的激烈争论,甚至还引起了全国性关注和辩论......

事件的主角是中资企业阜丰集团,他们打算在大福克斯市投建的一座玉米厂,用来生产牲畜饲料。

考虑到这家玉米厂能够为这个人口不到6万的小城创造的就业岗位,2021年阜丰宣布投厂时,该市官员本来还十分欣喜。

随着后来国会议员们很快发现,中资企业在美国购买的农地远不止北达科他州这一块地,他们的态度也迅速起了变化。大福克斯市居民开始担心建设新厂后当地是否会有足够的水供应,也有人担心这座拟建的玉米加工厂是否会对大福克斯空军基地构成国家安全威胁。

反对项目的当地总承包商Ben Grzadzielewski表示,中国是个令人非常担心的问题,除了大福克斯市外没有美国人会支持中国企业。他说:「当涉及到国家安全,我认为经济就无关紧要了,你必须态度强硬。」

美国争议到“新殖民”之忧,中企何去何从?(组图) - 2

佛州州长德桑蒂斯表示:「我们不希望敌意国家持有佛州地产。」(Reuters)

据州议会全国会议的数据显示,

近数十年来,中国人在美国农业用地的持股速度增长非常缓慢,但日益恶劣的政治气候让这个话题越来越受关注,至少有11个州正在考虑出台某种形式的新立法,限制外国人持有农田或房地产。

包括明尼苏达州和爱达荷州在内的一些州份已经颁布了禁止外国拥有农业用地的法令,更多的州则对此类收购施加了更多限制,如奥克拉荷马州宪法只允许美国公民拥有相关土地。

对于这个问题,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Ronald DeSantis)表示:「我们不希望敌意国家持有佛州地产。」;维吉尼亚州州长扬金(Glenn Youngkin)则敦促该州立法者阻止与中国政府有关联的「危险外国实体」购买农田。

当地部份新法律及拟议中的法律不仅针对中国公民,还广泛针对所有外国政府、企业和新移民的置业。

还有一些法律,例如得州正在草拟的法例,更是格外针对那些被视为特别安全威胁的国家,包括中国、俄罗斯、伊朗和朝鲜。

上述事件反映出美国日益关切是否应限制外国买家、尤其是中国买家,购买美国农地或美国农业企业的能力。部份美国人还担心,富有的外国投资者可能会推高价格,将美国国内的农民挤出该市场,或试图绕过美国的环境标准。

美国争议到“新殖民”之忧,中企何去何从?(组图) - 3

美国国会近月依然提出了阻止外国人购买大片农田的法案,来防止间谍活动、保护美国的粮食供应。(Reuters)

犹如19世纪针对爱尔兰等新教徒?

然而,围绕中资买地和并购这场辩论的言辞已开始让一些国会议员感到不安,他们担心这些提案会激起反亚裔情绪。

得州民主党众议员吴元之(Gene Wu)批评,美国经历了一波又一波寻找社区和群体作为代罪羔羊的浪潮,近期的事件与过去人们高举「爱尔兰人无需申请」(Irish Need Not Apply)标语*的情绪是一样的。

事实上,中资企业实际上在美国拥有的农地面积不仅只占美国所有私人持有的农业用地总量的0.03%,远少于加拿大、荷兰、英国等国家,且关于国家安全隐患的担忧也缺乏确实证据支持。

根据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USCC)的2022年5月的一份报告,中国投资者在美国持有的农地面积从2010年的1.37万公顷增加至2020年的3.52万公顷。但这一增长主要是受双汇集团母公司万隆国际收购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 Foods,美国最大猪肉产品制造商)影响。报告指出,截止2019年,史密斯菲尔德所属地产占中资在美持有农地总量的76%。考虑到中国在美国购买或租赁农地的总量之小,很难说中国正在大举收购美国农地。

只可惜,美国国会近月依然提出了阻止外国人购买大片农田的法案,来防止间谍活动、保护美国的粮食供应;超过一半的州份考虑采取新的措施来限制或禁止中国人购买美国农田。今年2月,大福克斯市市长宣布将叫停该玉米厂的开发;国会两党参议员近期也就此提出新法案。

美国争议到“新殖民”之忧,中企何去何从?(组图) - 4

中国食品企业在非洲等地购买农地的行为曾经引起国际瞩目,更引来「新殖民主义」的标签。(Getty)

深陷「新殖民」之忧......

中资买地和并购于美国引起的这些问题,多少揭示他们的海外粮食发展前路非常艰辛,并值得社会的重视。去年,内地经历了60年来最严重的热浪,加上持续数月干旱影响了全国至少17个省的9亿人口,受灾农地面积估计高达220万公顷。尽管一度受到「严重威胁」、占全年粮食产量四分之三的秋收最终躲过一劫,但事件仍然给国内农业部门敲响警钟。

愈发频发的极端天气趋势、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给全球供应链造成的混乱,国内外农业生产、供应链一连串的不稳定因素下,一向是政策重点的粮食安全问题再一次成为中央政府的优先事项。然而,多年来中国在海外的粮食、食品产业链投资屡屡被政治化。在紧张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如何进行海外粮食产业布局?

对于美国这类政治反应,中国政府其实并不陌生。近年,澳洲、欧洲等也有中资购买牧场、农地等情况。随着一带一路计划的落实,在缅甸、柬埔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农地也有显著增加,包括在缅甸克钦邦和老挝北部的大量香蕉种植园。其中,中国在莫桑比克、以及非洲许多其他国家大举租地、买地,进行农业开垦,甚至成为新的殖民者的论调盛行。

直至今天,中资企业在非洲、东南亚等世界各地购买或租赁农地,仍会引起条件反射般的警觉。中国政策咨询公司Trivium的农业政策专家Even Pay对《香港01》表示:「北京的决策者很清楚,大多数国家对外国公司购买农田相当敏感。经历过深刻教训的中国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强烈建议企业不要直接购买和经营农田。」

美国争议到“新殖民”之忧,中企何去何从?(组图) - 5

2022年中国受极端天气影响,全国各地耕地受影响,危及占全年粮食供应四分之三的秋收。(Getty)

应说好中资买地到并购的故事

诚然,不论是出于中国政府面对潜在政治敏感性的谨慎,还是在实际买地、租地时遇到的阻碍,都限制了中国直接在海外投资农地。不过,这些情况和对「新殖民」的批评和想法是否真的无法逆转?

中国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彭彦军认为,通过为世界其他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不仅能带动中国产品、资金和技术走出去,扩大主粮供给,还有助促进东道国的农业生产升级。

举例,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建设的小米加工厂,帮助增加了市场对小米的需求,从而带动农民多种植。负责项目的企业副总经理赵汉青表示:「当地人只有一种吃小米的方法,就是把它碾碎煮成糊状。我们建了一个工厂,把小米加工成饼干、甜甜圈等食品。有了加工厂,我们就可以从当地收集小米农民,这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上游种植。」

美国争议到“新殖民”之忧,中企何去何从?(组图) - 6

中资近年在非洲地区的项目大大帮忙当地的农业发展。(Reuters)

据他的介绍,经过约3年的经营,布基纳法索的小米产量从每公顷0.65吨增加到0.82吨,意味着小米总产量增加了20万吨。他表示这就是中资企业可以提供帮助当地的方式。

另一个例子是「小技术、大收获」项目,这是一个由中国农业大学与坦桑尼亚一间农业大学合作在坦桑尼亚莫罗戈罗地区开展的农业项目,通过提供种植技术,帮助坦当地农民将玉米产量提高了两倍。据2021年11月的数字,该项目已覆盖当地1000多名农民和约6667公顷土地,大量未登记农民也在使用新的技术。相关的技术使得当地的玉米生产提高了3倍多。

随着中国帮助非洲建设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的改善已经并将继续帮助连接农产品供需,这将极大地激励农民增加粮食产量。

从非洲的例子可见,中资的海外粮食相关的买地、并购不必然引起负面的观感,相关的发展也有积极正面的一面。假如中资更多将非洲经验推而广之,未来或有助缓助外国对中资收购农地、农企,以至中国企业在海外建构粮食供应链的抗拒与戒心。

本文转载自hk01,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FeliciaFeng
FeliciaFeng 2023-04-06 回复
中资企业只会给当地带来更多的环境破坏,让那些农民生计更加艰难!
晓晓在澳洲
晓晓在澳洲 2023-04-06 回复
中国已经拥有足够的土地和农民,为什么还要去外国买地?
张潇熠
张潇熠 2023-04-06 回复
外资买地不是也一样,为什么就只有中国企业做了这件事就被说成殖民主义?
大气力小姐
大气力小姐 2023-04-06 回复
全球变暖是大家的问题,非洲农民和中国企业推陈出新也是必要的。
傻傻傻小V
傻傻傻小V 2023-04-06 回复
好事!中国企业走出去,帮助其他国家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