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2日 25.6°C-30.3°C
澳元 : 人民币=4.7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复旦教授解读中国低生育率:发钱不能刺激年轻人去生孩子(组图)

2023-06-27 来源: 一条 原文链接 评论6条

“一孩生育率跌至0.5”上了热搜,

根据2023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去年我国人口减少85万,

新出生人口降到 956 万,

对比2016年的1883万新生儿,

6年时间,减少了近一半。

这是我国61年以来的首次人口下降,

人口拐点,比预测的早了近十年。

总和生育率1.07,

(育龄女性平均的生育子女数,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低于国际社会1.5的警戒线。

面对低迷的生育率,

各地纷纷推出生育补贴。

人口学家王丰认为:

“光是发钱,难以刺激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复旦教授解读中国低生育率:发钱不能刺激年轻人去生孩子(组图) - 1

《金都》中思考30多岁女性是否要步入婚姻

少子化危机的另一面是“未富先老”,

到2050年,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

将抚养106个少儿和老年人口。

(数据来源《中国人口中长期预测2022》)

人口学家梁建章预言:

“原来的这个人口、产业、人才规模的优势,

可能在一两代人以后就会失去。”

一个人口负增长的社会真的那么糟糕吗?

王丰说:“过去能够适应人口爆炸,

未来应该会有办法来应对减少。”

一条采访了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讲座教授王丰,

他从事人口研究近40年,

推动取消独生子女政策。

以及两位年轻的女性人口学家汤梦君、杨胜慧,

她们所在的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为中央决策部门提供人口政策建议。

生育始终是个人的选择,

但巨大而遥远的人口数字,

将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

撰文:洪冰蟾

责编:倪楚娇

复旦教授解读中国低生育率:发钱不能刺激年轻人去生孩子(组图) - 2

复旦教授解读中国低生育率:发钱不能刺激年轻人去生孩子(组图) - 3

Q :此前人口学界预测2030年左右,我国将迎来人口拐点。2023年初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们已经处于人口负增长中,比预测提前了近10年,您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A:我们在经历一个全球性的,整个人类历史上没有过的一个转变。

按照世代更替水平,平均每对夫妇要生育2.1个孩子,才能保持人口规模不变,我们现在低于这个水平,人口数量向相反的方向走去,而且我们遇到的只是一个开头,人口减少是不可逆转的,低生育水平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变化。

联合国几年前做的预测是我国会在2035年出现人口负增长,我们曾经拿1.4的生育水平来预测,当时认为这个数字已经比较低,负增长最早在2025年到来。我们还是太乐观了,实际下降速度比我想象中的要快。

Q:我们总是说“人口红利”“ 人口规模决定中国命运”,人口真的越多越好吗?

A:很多人问我,人口减少对经济有什么影响?有什么办法能不让人口减少?这两个问题都是没办法回答的。我们一直有一些错觉和思维定势。

一个是我们很习惯人口要增长,经济增长一定得靠人口增长来推动,只看到了这样一个正相关关系。

一个例子就是日本,经历了十几年的人口减少,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即便很慢,但没有降到0以下,而且人均生活水平在上升。

第二个是意向上觉得人口应该维持在现有的规模,生育率以2.1个为目标。未来全球人口估计会到90亿,没有什么先知先觉的道理,我们就得保持在90亿了。

我们要讨论的不是把人当一个数字,或者一个生产者,好像生活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达到这个数字,为了带动经济增长。我们讨论的是14亿人口背后具体的人的生活。

复旦教授解读中国低生育率:发钱不能刺激年轻人去生孩子(组图) - 4

来源:民政部历年统计报告

Q:您曾说自己“从1980年代进入人口学研究,没有一个学科可以像我们这样,在开始的时候和还没结束的时候,要研究的问题完全是相反的。”您怎么看待从计划生育时代到鼓励生育阶段的转变?

A:以前我们会觉得人口增长是一个没有办法应对的危机。现在我们想把生育率提上去,不是把水龙头拧开这么简单,不是把40年前的方法反过来就有用的。

生育与否是个人选择,人不是生育机器,女性更不是集体的子宫。生育肯定是女性承担的部分大得多,她在职场和个人发展上受到的限制,不是经济上的补贴能够完全解决的。

我觉得我们的思维应该有一个转变,不是盲目地去鼓吹多生孩子,而是去想怎么才能尊重个体,给年轻人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生活得更好。尤其是女性,让她们获得更多的平等和自由。

这种根本的改变之后,年轻人有很长的未来,他们会抱有希望,可能就想着去结婚生孩子,比如说他们会想体验一下做父母的经历,想要把爱带给孩子,有孩子之后对自我的认识会变得完整,这种从个体出发的生育动力和想法是很多的。

Q:您曾参与“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课题组,联合署名给国家决策部门的《关于调整我国生育政策的建议书》,一直在推动取消独生子女政策。早在全面二孩放开前,您就跟踪调查过江苏农村家庭的生育情况,当时对放开后生育率的变化有什么预判?

A:大概20年前,我们集合了十几个国内最好的人口学者去做研究,提供政策建议。当时江苏实行单独二孩,可以生两个孩子了,我们就去调查,当人们被允许生二孩的时候,会不会愿意生?

结果就很吃惊,相当大比例的农村夫妇觉得一个孩子就够了,养孩子费用太高。

2016 年全面放开二孩后,新出生人口峰值达到 1786 万,之后就一直下降。坦率地讲,我没有想到放开之后,生育率还是这么低。我们低估了年轻人对生育和婚姻的悲观态度。

复旦教授解读中国低生育率:发钱不能刺激年轻人去生孩子(组图) - 5

《无人知晓》里的母亲突然消失,四个孩子面对外面的世界

A: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是突然发生的事情。

全球人口从18世纪开始加速增长,20世纪人口爆炸,从20亿增加到60亿。在很短的时间里,地球上的人翻了三倍。到本世纪末,全世界人口增长率会达到零。

乐观一点说,过去我们能够适应人口的急剧增长,未来人类社会应该也有办法来应对这种人口的减少。

复旦教授解读中国低生育率:发钱不能刺激年轻人去生孩子(组图) - 6

复旦教授解读中国低生育率:发钱不能刺激年轻人去生孩子(组图) - 7

Q:人口学家们有个说法是,在性别平等发展的初期,生育水平会快速下降。等性别平等到了成熟阶段,生育水平又会提升。可否解释一下这个说法?

A:这个观念我们都很认同,就是一个U字型结构,我们现在正处于 U型的最底下。

我们做过中国女性的生育意愿调查。你问她不考虑自己的情况,理想中的子女数量,多数人说生两个。如果你问考虑实际情况,想要生几个,这个数字平均起来就掉到1.6-1.7个,到了诉诸生育行为这一步就更少了。现实因素加入之后,生育意愿出现了好几重递减,因为人会根据现实的条件做出理性的选择。

生育意愿的降低,一方面有理想子女数下降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意愿被压抑。北欧国家在U型的另一边,他们在公共政策上以保障性别平等为导向,那么女性就不会感到生育非常限制个人的发展,更多地去遵从内心的生育愿望。

复旦教授解读中国低生育率:发钱不能刺激年轻人去生孩子(组图) - 8

《女人》讲述一个单身母亲面对残酷命运,养育两个孩子

Q:对一个女性来说,生孩子最好的时间,也是她个人发展最好的时间。怎么去看待女性的职育平衡困境?

A:有人将生育率下降归咎于女性的教育水平提高,我不认可这种说法。生育率下降的机制很复杂。女性教育程度的提升、自主性的提高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表现。

我们要去反思的是,为什么给女性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却没有去改变固化的性别分工?

女性先完成了自我革命,在公领域获得了相对平等的机会,但家庭内部的分工仍然不平等,女性会不知不觉地被母职绑架。还有,女性的观念变得快,男性的太慢了。有些男性还活在传统的观念里,没有去平等承担家庭里该承担的部分。

社会和企业的制度构建,很多默认生育是女性单方面的事情。现实就是在职业竞争激烈的地方,她去生孩子,可能晋升就无望了,回来发现自己被降薪和调岗。

一个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自我意识觉醒,希望谋求个人职业上的发展,那么她就会面临非常剧烈的角色冲突。这个时候,她可能就选择规避这种冲突,推迟结婚生育,或者干脆就不婚不育。

复旦教授解读中国低生育率:发钱不能刺激年轻人去生孩子(组图) - 9

《产后调理院》展现了四十岁职业女性的生育过程

Q:人发中心主任贺丹曾提到:“优化生育政策被简单理解为三孩政策。”分孩次来看,一孩生育率0.5,二孩生育率0.39,二孩出生比例38.6%,为什么二孩的生育率如此低?

A:如果普婚普育,大家至少生一个孩子,还有一半以上的人生二孩,个别人生三孩的话,生育率应该能上去一些。

生育率掉这么快,最主要的原因是一孩生育率的下降,很多人连一孩都不愿意生,连婚都不想结,现在一孩平均初育年龄到了27.5岁,而且趋势是继续推迟。从0孩到一孩很难,一孩到二孩的递进也很难。生第一个孩子,很多人早早晚晚还是会生下来,但是二孩就不愿意了。一孩生育养育体验较差,会影响家庭再生育。

复旦教授解读中国低生育率:发钱不能刺激年轻人去生孩子(组图) - 10

《何以为家》中父母不停生育,

12岁的黎巴嫩男孩背负养育重压

Q:构建一个生育友好的社会,您会提倡哪些生育支持的努力?

A:时间支持、经济补贴、照料服务和社会氛围,尽可能从各个维度挖掘有利因素。

我们有一个政策建议提了很多年了,就是鼓励男性休陪产假和育儿假,这样的假期甚至可以带一点强制性质。

这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鼓励更多男性去照顾孩子。另一个是,从企业角度想,一旦生育,男性和女性都要离开工作岗位,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不分性别。虽然女性分娩和哺乳行为,无法被替代的,但男性也必须损失工作时间去投入家庭,通过政策来拉平两性的差异,等回到工作岗位,比拼的是能力。

全面两孩后,很多地方允许男性休30天育儿假,陪产假一周到两周。这个制度落实得并不好,首先对父亲本人和企业来说这是个新制度,需要去适应。第二,有些地方的规定只给了天数,没有具体规定休假期间的工资待遇由谁承担。最后就变成企业来付,企业可能就不会鼓励男员工去休假。

缓解经济压力这方面,像是生育保险、儿童津贴、隔代育儿的经济补偿。日本的祖父母如果一次性赠送孙子女一笔钱用于托育、医疗等,在一定金额范围内可以免征税。首尔从2023年起给隔代育儿的祖父母提供津贴。

复旦教授解读中国低生育率:发钱不能刺激年轻人去生孩子(组图) - 11

《天才枪手》中展现的泰国考生现状

育儿是一个经济问题,但绝不仅仅靠补贴就能解决。攀枝花最早出台了一个奖励机制,生一个孩子一个月给500块,效果还很不好说。申请这笔生育津贴的人,可能原本就有很强的生育意愿,不给钱也想生,而原本不想生的人,觉得这个钱太少了,没办法抵消生孩子的付出。

二孩政策放开前后,我做过一个调查,问北京郊区的女性,补贴多少钱会考虑生二胎吗?有人说给50万我不考虑,给100万以上的话才会。

但如果普遍地发这笔钱,对公共财政来说是很大的压力,所以我个人非常反对一锅端地、无差异地发放补贴,我们要精准一些,尽可能发放给那些生育意愿被抑制了的群体。另外,除了直接发钱,还有一些政策措施可以提振人们的生育意愿。

比如说考虑女性是否因为生育孩子失去工作,或者夫妻一方在家全职带孩子,相应给到更多补贴。比如说推行免费的托育服务,间接地降低养育成本。近些年,日韩在推行0-3岁儿童的免费托育,瑞典早在70年代就在推行了,已经有两代人在托育机构的环境里长大,就会形成一种惯性和氛围,原来我们可以这样养小孩。

复旦教授解读中国低生育率:发钱不能刺激年轻人去生孩子(组图) - 12

韩国总和生育率60年发展趋势

Q:当下日本女性的终身不育率接近30%,韩国13岁以上人口中认为有必要结婚的人群仅占50%,生育水平都很低。中国女性的终身不育率是多少?

A:这个数据是我的同事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计算,将49岁作为一个育龄期结束的节点,那1971年出生的女性有多少比例没有生育过,大概是5.16%的终身不育率,随着80后90后进入49岁,这个数字会上升。

复旦教授解读中国低生育率:发钱不能刺激年轻人去生孩子(组图) - 13

罗马尼亚电影《毕业会考》,

面对人生最重要的考试,父女关系发生变化

Q:世界上总和生育率最低的几个国家,倒数第一的韩国0.78,日本和乌克兰1.26,西班牙1.28,聚集在东欧、东亚、南欧,为什么重视家庭的地方反而不想生孩子?

A:因为有家庭作为托底,政府在相关公共服务上的投入上不会那么多。家庭观念重的地方,父母越会以孩子的利益为重,宁可牺牲自己的生活,也要不惜全力投入孩子的培养,希望他们能向上流动,过得比上一代人好,于是产生了高度的教育内卷。

以韩国为例,他们流行一个说法叫“N抛世代”,年轻人不社交不结婚不买房不生育,没有人生目标。社会的阶级固化严重,经济放缓,失业率很高,为了在大企业里有份稳定的工作,家长希望孩子能考上sky三大名校,所以韩国有着很强的补习班文化。

对孩子的期望转嫁到教育身上,教育的成本转嫁到父母的压力上,他们会想,不能生很多孩子,不然无法精细化育儿,而且一定要等自己条件好了再生。何况年轻人自己都很难用现有的收入维持体面生活,就会对未来陷入悲观,会无限推迟生育。

所以很多人口学者,都在提倡教育改革。根子上是想要缓和教育的高度竞争化。比如初中高中缩短到5年,义务教育直到高中,没有中考的压力,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加强,释放出的信号是,教育的出口更多样。

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卷得像高中一样,大学生说他们都在拼绩点,没时间去谈恋爱。学制压缩后,可以把毕业时间提前,在相对早的年纪,去考虑婚恋的问题。

复旦教授解读中国低生育率:发钱不能刺激年轻人去生孩子(组图) - 14

复旦教授解读中国低生育率:发钱不能刺激年轻人去生孩子(组图) - 15

Q:流动的人口,刚好以育龄期的年轻人为主,流动行为会对生育率产生哪些影响?

A:根据七普的数据,我国有3.76亿左右的流动人口,大约每4个人里面就有1个人是处于流动状况的,并且往东部沿海地区聚集的规模是增加的。

与户籍人口(人在户籍所在地)相比的话,流动女性的生育水平要低一些。根据我们2019年的调查数据,流动中的育龄女性,理想的子女数是1.87个,打算生育1.73个,现有子女数1.40个,也就是说有0.33个孩子是打算生但没有生的,别看只是零点几,乘以亿级的流动人口规模,少生的孩子数量是非常巨大的。

而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户籍人口,这个数值差是0.1个孩子。这背后可能是流动中的女性所面临的现实情况,压抑了生育意愿。

复旦教授解读中国低生育率:发钱不能刺激年轻人去生孩子(组图) - 16

中国流动人口

来源: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Q:我们经常说劳动力的迁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当看到流动中具体的人的生育困境,会觉得是不是忽视了城乡不平等造成的问题?如今流动情况其实非常复杂,有从农村迁入城市的,有外出务工又回流的,有的以不稳定的零工为生,有的则是所谓的高收入“精英人群”,不同流动人群的生育情况有区别吗?

A:流动人群的不稳定性其实是我们调查工作的难点,我们只能以人当前的流动状态来划分,无法预判后面的变化,包括不同人群的细分,暂时没有这部分可公开的数据。

不过我们观察到的是,同为离开户籍地,相比高收入女性,经济状况较差、以零工收入为主的女性,普遍的选择是在怀孕后辞职,离开城市回到老家,生完再出来,她们生产后不工作的时间特别长。

因为她们所从事的工作不稳定,不太能得到生育权益的保障。她们很可能因为生育被调整岗位,或者遭遇变相开除,很多人得不到产假、生育保险和津贴。

在城市生孩子,产检、分娩、照料成本都很高。而且她们得不到家庭的支撑,把老人接过来照料孩子又是一项成本,何况现有的居住条件不一定容纳得下。

有人口学家在提倡生育支持政策和户籍制度解绑,让流动中的女性能享受到所在地的生育保障,因为她们在这方面是脆弱的。

复旦教授解读中国低生育率:发钱不能刺激年轻人去生孩子(组图) - 17

世界各区域总和生育率

来源:联合国《人口展望报告2022》

Q:关于城市、乡村和流动人口的生育选择,是否有具体跟踪的个案?

A:我长期跟踪了我山东临沂老家的4对夫妇,他们都出生在1986-1988年之间。一个到沿海城市上大学,留在那里工作结婚买房,夫妻两个分别在事业单位和国企工作,只生了一个孩子,把老人也接过来带孩子,完全融入到城市。

另一对表弟夫妇,父母那一代就到外面打工,他们就跟着去了城里打工。父母觉得孩子太少了,让他们生两个,但他俩不愿意生二胎,觉得孩子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把一个孩子培养好。而且老大是个儿子,如果再生一个儿子,要准备两套房子,压力挺大的。他们所说的房子,是以所在城市的标准来衡量的。

第三个是两口子在外面转过一圈,妻子怀孕之后先回到老家,随后丈夫回来带小孩,在本地做点小买卖,就觉得生一个太少了,周围的人也都生两个孩子。

第四个是丈夫一个人在外面,媳妇一直在家里,老二马上就要出生了。他们都觉得孩子多了才是福气,而且在农村养育的成本相对较低。孩子长大了,有出息就去外地,没出息的话,家里也有房子。

这种差异一方面是流动造成的观念和生活圈子变化,另一方面是对养育成本的考虑。

复旦教授解读中国低生育率:发钱不能刺激年轻人去生孩子(组图) - 18

《罗马》中雇主丈夫总是不在家,女佣照顾家里的四个孩子

Q:有哪些方式能缓解流动人口的生育困境?

A:首先我们必须改变一个观点,并不是说为了让年轻人生孩子,把生育水平拉上来,才去发钱去补贴,而是为了让生孩子的人得到保障。

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是很关键的。比如浙江出台了一个灵活就业人口参保的制度,她们可以在浙江自己购买生育保险,158天的产假里,即使没有正式的就业单位,也能得到生育费用的补贴。

Q:农村女性和城镇女性的生意意愿是否正在趋同?

A: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乡从生育观念、意愿到行为都在趋向一致。

以人口普查公布的初婚年龄来看,2010年初婚的女性中,农村、镇和城市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22.95岁、23.6岁和24.92岁,2020年初婚的女性中,农村、镇和城市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27.57岁、27.90岁和28.14岁,初婚年龄普遍提升,而且城乡之间的这个差距都在缩小。

不光是互联网的传播让信息不再闭塞,流入地的社会氛围对人们产生影响,即使他们不再流动,回到农村,这种影响也会持续下去。在我看来,这都是社会在进步的体现。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6)
Pushua
Pushua 2023-06-29 回复
社会发展了家庭富裕了子女教育水平提高了婚恋观转变了生育观不一样了看日韩看齐了发钱就想让他们生孩子你是甭想了
________北暖带
________北暖带 2023-06-27 回复
生孩子本来就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为什么要让人产生这么多犹豫和苦恼啊。
addwaysigns
addwaysigns 2023-06-27 回复
使用生育现金补贴,会陷入美西方现在的生育困境,即靠福利生活的人,大量生育,领取福利,而且只生不养,造成大量低质人口。 使用税务补贴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年收入千万以下者,每生一个孩子,所得税降低一档,终身福利,等同育儿补助。这样保证到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得到足够的培养。 育儿越多,说明收入越高,越让周围人羡慕。
神奇的秀秀
神奇的秀秀 2023-06-27 回复
毕竟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不一样,能不能生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
家有臭宝三枚
家有臭宝三枚 2023-06-27 回复
生孩子成本太高了,而且麻烦也很多。要考虑清楚啊。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