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2月23日 20.7°C-22.6°C
澳元 : 人民币=4.56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瑞士第二大银行将消失?千万年薪挖来的中国女高管离职(组图)

2023-12-30 来源: 棱镜 原文链接 评论2条

被瑞银收购半年后,瑞信(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正逐渐被抹去存在的痕迹,其人员和业务也在持续调整中。

瑞士第二大银行将消失?千万年薪挖来的中国女高管离职(组图) - 1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3月,在欧美银行业危机冲击下,瑞士第二大银行、全球最大财富管理机构之一的瑞信岌岌可危。在瑞士政府的主导下,瑞士第一大银行瑞银宣布以四折的价格、30亿瑞郎收购瑞信。

6月,瑞银正式宣布完成对瑞信的收购。合并后的瑞银成为一家资产管理规模约5万亿美元的超级巨无霸,员工人数也达到12万人。

瑞银董事会主席科尔姆•凯莱赫(Colm Kelleher)在合并后的致辞中表示,瑞银和瑞信的合并是全球银行史上最大的并购案,历史上也从没有有过合并两家系统性重要银行的先例。

调整在所难免。11月初,瑞银CEO安思杰(Sergio P. Ermotti)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保留两个品牌并不现实,在2026年之前,只可能在“特定的地区”才能看到瑞信的品牌。

瑞信的印迹逐渐被抹去,尽管这早已注定,但对身处其中的员工们来说仍不免遗憾和焦虑。

9月末,瑞信在社交媒体官方账号上表示,要了解其最新动态,欢迎大家关注瑞银的官方账号。

11月初,有英国伦敦的网友发布现场照片,伦敦金融中心金丝雀码头的瑞信大楼Logo已经被拆除。更大范围的人员调整和业务合并仍在进行中。

“以后不用跟人解释是瑞士第二大银行了。合并后都是瑞士第一大银行。”有瑞信前员工在社交媒体上调侃道。

中国团队震荡,千万年薪“私行女将”离职

12月中旬,彭博引述消息称,在瑞银决定不予接收后,瑞信解散其整个中国财富管理团队,其中离职的包括瑞信证券总经理王菁。日前,又有消息传出,三位前瑞信驻香港高级私人银行家辞职。

瑞银方面对作者表示,对市场传闻没有评论。亦有数位瑞信员工婉拒了作者的约访,称当前时间点敏感,不便评论。

瑞信原本计划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2020年6月,瑞信拿下瑞信方正证券的控股权,随后将其更名为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在2022年9月,方正证券披露,拟以11.40亿元的价格向瑞信转让瑞信证券49%的股权。瑞信证券有望成为在华第三家外资全资券商。

2022年9月29日,瑞信任命王菁为瑞信证券总经理。据欧洲货币当时报道,王菁的年薪达到200万美元,完成业绩目标后的薪资最高可达350万美元。有公司人士称,瑞信还要在北京拿下一座新的办公大楼。这些动作,被视为瑞信拿出真金白银发力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重要举动。

加入瑞信前,王菁为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她在招行工作超过25年,并参与筹建招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在她的带领下,招行私行也长期稳坐国内私行头把交椅,她也被称为“私行女将”。在王菁离任前,招行私行客户已超过8万户,管理客户总资产超2万亿元,占招行零售客户总资产的30%。

今年3月,瑞信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胡知鸷在专访中表示,瑞信看到了宝贵的在华发展机遇。全资控股瑞信证券将进一步提升在华影响力,挖掘本土业务机遇。

不料市场瞬息万变,瑞信后院失火。随着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等接连倒闭,负面消息缠身的瑞信未能挽回投资者的信心。在瑞士金融监管部门的推动下,瑞银收购瑞信,以避免瑞信倒闭对瑞士及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严重冲击。

资料显示,瑞信在全球拥有超过5万名员工,在5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处;而瑞银在全球拥有7.4万名雇员。同样作为全能银行,瑞信和瑞银的业务布局多有重合之处。在重整之后,人员的大幅调整和裁撤不可避免。市场此前预计将有上万名雇员被裁。在并购方案之初,瑞信称,瑞银表达了继续聘用瑞信员工的信心。

但作为被并购的风险一方,瑞信显然已经丧失了话语权。今年4月,瑞士联邦委员会指示联邦财政部,要求取消瑞信执行董事会的所有未发放绩效薪酬,执董下一级的管理层成员削减50%,执董下两级的管理层成员削减25%。瑞士政府称,该要求涉及约1000名员工,他们被剥夺的薪酬约5000万-6000万瑞士法郎(折合4.2亿元-5.04亿元)。此外,已支付的绩效薪酬也被要求追回。

天眼查显示,今年10月26日,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由王菁变更为张铮宇。瑞信证券目前的股东结构仍为瑞信持股51%,方正证券持股49%,意味着瑞信全资控股瑞信证券方案告吹。

瑞信证券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共有员工234名,其中高管11名,高管人员累计薪酬达3749.25万元。高管平均年薪达340.84万元。

一位外资投行人士对作者表示,双方团队都很优秀,但并购后的形势比较复杂,以及当前证券业经营面临挑战,行业营收、利润都在下滑,人员调整在所难免。

已裁员上万人,赔偿金超10亿美元

今年11月10日,瑞信香港退任王健林的珠海万达商业管理集团IPO的整体协调人。在当下市场,可谓是到嘴的肉给丢了。

此外,瑞信还先后退任了零售企业KK集团、多点Mall的整体协调人。接近万达人士回应蓝鲸财经称,瑞信被瑞银收购后,其香港投行业务主体瑞士信贷(香港)有限公司将于2023年11月上旬终止投行业务。而瑞银有望承接瑞信的投行业务。

不止在香港,另有消息称,瑞银还将裁掉瑞信在西班牙的所有投行员工,但决定保留其私人银行业务。而瑞银在2021年保留了在西班牙的投行业务,出售了其财富管理部门。两者可以实现业务互补。而在瑞银宣布收购瑞信不久,瑞信在西班牙的多位高级银行家就已跳槽去了本地的其他银行。

主动离开还是等待被裁拿赔偿金?一位瑞信前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他的考量:等到被裁的时候,市场上的岗位竞争会更加激烈。不如主动出击,去寻找更合适的机会,不差几个月的赔偿。

不过,现阶段的投行岗位竞争愈发激烈。以香港市场为例,今年以来,海通国际、西证国际拟从联交所退市,亦有其他数家投行陷入亏损。有香港投行人士称,许多在港的投行朋友今年被裁或失业,有人有近一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们大多都曾是高考状元,进入外界眼中光鲜亮丽的投行工作。

瑞银、瑞信合并后,新的瑞银集团拥有约5万亿美元的投资资产,一夜之间成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机构。

瑞银最新的2023年三季报显示,全球财富管理业务和个人与企业银行业务的净新存款达到330亿美元,其中有220亿美元来自瑞信的客户。在瑞银宣布整合瑞信一个月后,个人和企业银行业务取得了存款净流入。

在瑞银三季报分析师会议上,瑞银首席财务官托德·塔克纳(Todd Tuckner)介绍,重组产生了20亿美元的整合费用,其中约一半是人员成本,包括遣散费、专门负责整合事务的员工工资以及保留关键员工的成本;另一半则主要是房地产的减值、合同费用及咨询、法律服务费。

塔克纳称,尽管重组没有明确的员工人数目标,但三季度员工总数减少了4000多人,年初至今裁员人数已经达到13000人,相较于2022年末两家银行总员工数减少了9%。

祸起瑞幸造假?被指风控粗放

多位瑞信前员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瑞信品牌消失令人惋惜,但其近年踩雷的风险苗头不无迹象。

瑞银方面表示,在整合过程中,将专注于保持其保守的风险文化。而此前,瑞信频频踩雷,正是被市场诟病其风控粗放,有时候为利益会降低一些客户标准。

在国内,因瑞信、瑞幸名称发音接近,不少读者调侃:瑞信是卖咖啡的吗?实际上,瑞信正是瑞幸IPO的承销商和保荐人。在2020年初浑水做空瑞幸指其业务数据造假时,瑞信第一时间选择了力挺瑞幸。但随着瑞幸承认造假属实,瑞信的专业度和声誉备受伤害。

一位香港投行人士曾对作者表示,踩雷瑞幸对瑞信的品牌损害很大,许多拟上市公司因此与瑞信保持距离,担心雇佣其会影响IPO进程。在资本市场,投行中介如果因不尽职被处罚,往往会被处以暂停其项目过会等处罚。

在2022年10月的“破产传闻”中,尽管瑞信采取债券回购等举措力证其资本实力雄厚,但客户的信心仍然在不断流失。瑞信资产负债表显示,客户存款在2022年持续流出,且在第四季度加速。2022年第四季度客户存款流出达1287.83亿美元,余额为2650.49亿美元,相当于每天客户存款流出14.31亿美元(约98.47亿元人民币)。如果客户存款流出保持这一速度,不到2个季度瑞信就会被挤兑一空。

瑞信近年来的一系列负面事件,导致其风险积重难返。在2021年和2022年更是遭受接连重创。

2021年,瑞信踩雷破产的英国金融科技公司Greensill,瑞信旗下持有Greensill债券的规模更是达到100亿美元。

随后,在震惊华尔街的家族办公室Archegos Capital爆仓事件中,瑞信再次踩雷,计提44亿瑞士法郎的损失。短短时间,瑞信损失超过150亿美元,首席风险官及投行部负责人引咎辞职。随后,刚上任8个月的董事长安东尼奥被爆多次违反新冠隔离规定。

今年3月,瑞信2022年报显示,其亏损78.99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亏损额。同时,其披露2021年和2022年的财报程序存在重大缺陷,加剧了投资者的不信任。

在硅谷银行等接连倒闭的氛围中,投资者夺门而出。瑞信也不得不接受瑞士政府的提议,被瑞银收购。

12月19日,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FINMA,下称“瑞士金管局”)发布关于瑞信危机的报告和教训。

瑞士金管局称,反复发生的丑闻影响了瑞信的声誉,并导致客户、投资者和市场失去信任。瑞士金管局多次向瑞信投诉其风险文化,并采取法律措施进行限制。但该行始终未能全面、长久地纠正这些问题。

对于金融领域极为重视的资本充足性要求,瑞士金管局指出,重组成本、罚款以及投资损失削弱了瑞信的资本基础,导致其被迫多次在市场上筹集资金。虽然瑞信也满足流动性监管要求,但投资者信心不足导致其快速且长期的资金流出,数字时代的技术进一步加剧了外流的速度,并最终导致银行走到破产边缘。

瑞士金管局指出,即使在亏损严重的年份,高管们的绩效薪酬依然很高。而瑞信的大股东们都没有意识到要去调整绩效薪酬。这也不难解释,为何瑞士联邦委员会在瑞银收购瑞信后,要求削减高管团队的绩效薪酬、追回部分已发放绩效。

在瑞银三季报发布会上,瑞银CEO安思杰也表示,这场危机并不是资本和流动性要求不足造成的。稳健的风险管理文化和有效的公司治理更为重要。

安思杰还称,瑞银已经实现了今年削减开支约30亿美元的目标。瑞银也将继续执行重组瑞信投资银行业务、消除重复业务以及降低保留非核心业务的成本开支的计划。这意味着,裁员和业务调整还将持续。

在167年间的历史中,瑞信通过不断收购成为一家全球性的综合银行,如今,它成了被收购的一方,失去掌控命运的主动权。瑞信这块曾备受全球富豪喜爱的金字招牌,终将隐入历史的尘烟。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2)
coffee小豆子
coffee小豆子 2023-12-30 回复
瑞信的品牌逐渐消失,基本要完蛋了
唧唧喳砰砰喳
唧唧喳砰砰喳 2023-12-30 回复
收购让瑞信的存在都变得模糊了,让人心焦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