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外国朋友一起看再见爱人,外国朋友竟然同情麦琳?(组图)
再见爱人4,绝对是一场全球盛宴。
从来没见过有哪个综艺,能像再见爱人4一样开局即巅峰,引发全网的关注。更绝的是,不止国内的网友被气得血压飙升,连外国人也没放过,气得外国朋友恨自己手伸不进电视,只能在屏幕前翻白眼。
(Source: 网络)
不过,在看外国朋友的吐槽时,我们发现在不同的文化视角下,大家的观念似乎也有所不同…
国内网友对麦琳直接开启全方位狂吐槽模式,而外国网友在看到麦琳和李行亮这两个人婚姻问题本质的同时,竟然还有人同情麦琳?!
01
全球春晚:国内外一起看再见爱人4
再见爱人4,当之无愧是最近最火的一档综艺。
就当所有人都以为起手就是一波油炸方便面,一个人有五六个微信号,还动不动就PUA的好大爹杨子已然是开局即巅峰的时候,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了麦琳(幸好只播到1.18不然春晚都没人看了。
(Source: 网络)
有网友调侃,杨子本来上这个综艺是为了热度,但没想到时隔多年,才华再次战胜了资本。再见爱人4有自己的“汪峰”,杨子在综艺天赋Max的麦琳面前,妥妥的小巫见大巫。
麦琳似乎自带drama buff,马桶垫事件、熏鸡事变、钱和孩子归我谈话,是麦学的必备知识。
麦学小课堂
先说马桶垫事件,麦琳和李行亮住酒店时,麦琳下意识认为马桶垫自己垫的,但实际是李行亮垫的。
(Source: 网络)
熏鸡事变,是让她热度飙升的关键性节点。
在麦琳自己当导游的时候,限制别人各种开销;但当别人当导游时,她开启了一种“报复性消费”的模式。
在2天只有1000块经费的情况下,麦琳在服务区坚持要花140元买两只熏鸡,还买了奶皮子、薯片和咖啡。在杨子等人询问为何这么“放纵”地花钱时,麦琳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另外两个女生要买的。
在吃饭的时候,麦琳对葛夕夫妇贴脸开大“钱都没有了,现在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感觉,跟这个风一样哇凉哇凉的吗”,嘲讽两个人不会管钱,还没学会使用支付密码,钱就已经花没了。
(Source: 网络)
后续更是拔高自己的先见之明,表示如果她不买熏鸡,那明天连熏鸡都没有。
至于钱和孩子归我谈话,大家应该也有所耳闻。在两个人进行开诚布公的谈话的时候,李行亮解释了自己为何在理想伴侣游戏中选择葛夕,以及自己对婚姻出现问题的思考后,麦琳突如其来的发问“我们离婚,钱和孩子能归我吗”。
(Source: 网络)
麦琳几次三番这样谜一般的操作,直接把国内网友干蒙了,全网的讨论和吐槽就没停过。不过,毕竟是全球春晚,不止国内讨论度爆炸,国外也是如此。
YouTube上,再见爱人4的观看量达到了74万。
(Source: YouTube)
iyf上,再见爱人4的热度更是飙升到485.9万,和再见爱人3的197.4万的热度直接拉开断档优势,更是挂在了热门搜索榜的No.1!
(Source: iyf)
甚至夸张到走在美国的街上,都能听到旁边的人再聊这档综艺。
(Source: 小红书)
国内一水的吐槽和讨伐麦琳,甚至还舞到正主小红书账户去了。4.8万的粉丝,近19万的评论,这其中不少都是吐槽和谩骂…
(Source: 小红书)
但反观看了再见爱人4的老外,视角却有着天差地别,他们承认麦琳的人格的确存在一定缺陷,也看懂了她和李行亮婚姻问题的本质,但…还有些人表示自己挺同情麦琳的…
02
外国人VS中国人看待麦琳的视角
可能是因为文化视角的不同,对于麦琳和李行亮的婚姻以及麦琳这个人,国内网友和外国网友的看法和视角似乎有着天差地别。
国内网友看待麦琳的视角
对于再见爱人4这档综艺,很多国内网友是真的“爱恨交织”,正所谓“不看难受一天,看了一天难受”。
作为观察员的胡彦斌,直接一秒大眼特效:
(Source: 网络)
黄执中老师这种圈内出了名的理中客,似乎也在观察中开始失态...
(Source: 网络)
不得不说,对于麦琳这种天赋型选手,真的是不服不行。
(Source: 网络)
“一个人怎么可以同时失去智慧、善良和家教...”
(Source: 抖音)
“冷知识,男的也有乳腺,因为我看完之后气到胸疼。”
(Source: 抖音)
“已经不爽到李行亮身上了,他明明可以自己在家受气,但却非得把她带上综艺来气我。”
(Source: 抖音)
“好奇心害死猫,现在好奇熏鸡事变的我,已经生气了。”
(Source: 抖音)
“如果这是剧本,编剧真的可以封神了...”
(Source: 抖音)
“节目组是怎么从十四亿人中精准寻找出这个极品的,太牛了。”
(Source: 抖音)
“见过集体霸凌的,没见过霸凌集体的人。”
(Source: 抖音)
“麦琳想要的东西很简单,她只是想要所有人的命而已。”
(Source: 抖音)
“杨子疯癫只是为了黑红的人设,但遇到麦琳这种天赋选手,她的一举一动都是杨子努力半辈子都到不了的境界。”
(Source: 抖音)
“虽然葛夕girls help girls,但架不住麦琳农夫与蛇啊。”
(Source: 抖音)
更有网友把这六个人之后的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
(Source: 新浪微博)
国内全网一片吐槽,毕竟是全球春晚,很多外国朋友也加入其中,但似乎外国朋友的视角和国内不太一样。
外国网友看待麦琳的视角
首先,在对麦琳这个人的评价上,很多外国朋友都透过问题看到了本质。
比如,在熏鸡事变上,有的博主一下子就看懂了节目里的弯弯绕绕,他看出来麦琳希望是一个掌控者的角色。
(Source: 小红书)
有的外国朋友认为麦琳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通过释放情绪来发泄。
(Source: 小红书)
但在麦琳和李行亮的婚姻问题上,似乎外国朋友的视角和国内的大部分单方面批判麦琳这个人的视角要有所差异,还有的网友表示自己共情麦琳(但不认可她的行为)。
“除非特殊情况下,不然通常都是双方都有问题,从而导致爆发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需要双方去解决,而不是单方面一个人的妥协。”
(Source: 小红书)
“李行亮同样存在问题,虽然我和周围的朋友共情麦琳,但并不认同她的行为。”
(Source: 小红书)
“李行亮不迟钝,只是和麦琳的需求反着来而已。他表现得很直男,因为直男思维可以合理化他的一切行为。麦琳的确有很多行为很过分,但绝对也存在被李行亮刺激、激化的因素存在。”
(Source: 小红书)
“李行亮在和画师拱火的时候,一直表示这是麦琳的日常状态,和麦琳在一起这么久,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她的情绪呢?与其说她坏,不如说她笨、逻辑不通,她可能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行为会如此糟糕。”
(Source: 小红书)
“为什么要通过骂一个人来显得自己多正义呢?麦琳的问题固然是有,但任何人放大到镜头下,都会存在很多问题。”
(Source: 小红书)
且在葛夕和刘爽的婚姻模式上,有的外国朋友也认为不合理。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用自己妈妈说哪有媳妇不做家务这件事,来让自己的妻子洗衣服,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思维模式。
(Source: 小红书)
同样的一款综艺,在国内外同样的爆火,为何国内网友和外国网友的视角竟然如此迥然不同?
03
视角不同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源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01 在西方社会
个体主义不仅是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更是社会结构和法律体系的基石。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每个个体都会被视为是拥有独立意志和权利的实体。
在婚姻和家庭关系中,西方更强调夫妻双方的平等和独立,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轨迹,包括对婚姻的选择、家庭的规划以及责任的承担。在面对矛盾或问题时,夫妻双方也会更倾向于通过开放、平等的沟通来寻找共识和解决方法,而不是依赖传统的权威或性别角色来解决问题。
(Source: Medium)
02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在家庭中的责任和义务,更多是偏向以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化。在传统的观念中,家庭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家庭成员之间也存在看似明确的角色分工,譬如大家一直都能听到的“男主外女主内”等。
此外,中国家庭在情感表达上往往更含蓄和内敛,部分妻子在情绪低落时,都更希望丈夫可以给予一定的安慰,就像在麦琳生气时,杨子和刘爽会建议李行亮去哄她一样。
正是因为这样视角上的差异,才导致了在面对再见爱人4中的这些事情,国内网友和外国网友的看法和侧重点不太一样。
西方文化视角就完全正确?
个体化思维,的确为独立的个体提供了更多自由和空间,但也存在一些挑战,特别是在家庭关系维护和孩子成长方面。
(Source: Medium)
比如有些西方的母亲可能会过分强调自我实现和个人空间,不自觉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注和陪伴,导致孩子在情感上缺乏安全感,甚至产生孤独感和被遗弃的恐惧。这种情感的缺失,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此外,个体化思维,也可能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疏离,忽视了彼此之间的感情联系。
不同的文化视角,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都会有优势和局限性,每种文化都会有其可取之处。在面对问题时,或许我们需要通过更多的视角去剖析问题的本质,而不是人云亦云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编有话说
最后小编想说,麦琳的争议之所以如此之大,是因为她身上的很多缺点,我们在身边的人的身上都能看到,但是可能没有这么集中。我们许多人都遭受过这样的对待,所以激起了遥远的记忆。
而她对自己的描述和实际行为出现了严重偏差,只说不做,就像那个在外人面前表演“很爱你”的伴侣。
以及大家对她“病化处理”,其实是一种对她的开脱。包括“家庭主妇”“文化程度低”“原生家庭”等等都是开脱的借口,如果一个人三十多四十多还在谈“原生家庭”,那么现在的她是被过去的她关进牢笼的。
在她的位置上,有一万种方式把自己变得更好,但是她沉沦于这种种的标签,把自己也标签化,和女性正在努力争取权利争取进步呈现了分化。
我们可以去探索她身上种种问题的成因,但是千万不要被这种叙事所裹挟,自己的困境只有自己会在乎,就像李行亮积极解决问题,而旁人只会和稀泥一样。大家用一种近乎粗暴的方式解决他们之间问题的同时,也中止了麦琳发现真正问题的可能(当然没有谁必须要帮助他们解决,以及麦琳并不需要真实的解决问题)。
我们在社会上会有各种各样的身份,但是不要用这些身份标签消解自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