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传奇首页
游戏我的天下首页
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11月24日 17.2°C-19.6°C
澳元 : 人民币=4.71
悉尼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国产恐怖游戏,也可以不拘泥“中式元素”了

2024-05-11 来源: 游研社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国产恐怖游戏,也可以不拘泥“中式元素”了 - 1

恐怖不是惊吓,是战栗。

这几年,国产恐怖游戏涌现了很多销量口碑与话题度俱佳的作品,相较于欧美常见的“丧尸”“吸血鬼”题材,国内的恐怖作品可以算是自成一派,更侧重把恐怖与历史、人文、情感相结合,

其中关于“惊悚氛围”的塑造往往也不约而同的借助了传统民俗元素,诸如“冥婚、纸人、阴阳”往往都是这类游戏的常客。

这类国产恐怖游戏的主角,通常面对鬼怪时很孱弱,没有直接战斗的手段。因此,游戏性上的表现往往会借助“解谜”或者“步行模拟”来填充,整体的恐怖体验,更依赖叙事来驱动。

但和一般游戏不同的是,“恐怖”这种情感是有阈值的,常见套路、元素的反复使用,很容易让人对其产生耐受性,当玩家不再恐惧,很容易就会降低对恐怖游戏的评价。这也是如今国产恐怖作品的困境之一——看到所谓“中式恐怖”的标签,看到频繁化用的民俗元素,很多玩家都会发出“已经视觉疲劳了”的呼声。

但也有厂商在试图做出一些新的变化。

1

说到国产恐怖游戏的调性变化,这两年的《女鬼桥》系列是个很好的例子。

改编自同名电影的恐怖游戏《女鬼桥》,两年前发售时已经获得了不错的反响,Steam上的好评率目前仍为90%,相较于同类型作品,《女鬼桥》的校园背景使其在贯彻“恐怖阴暗”的同时,还伴随着不少有真实感且不出戏的幽默桥段,属于难得的“边笑边哭”。

国产恐怖游戏,也可以不拘泥“中式元素”了 - 2

时隔两年后,《女鬼桥2:释魂路》也在今年5月9日正式发售,根据官方此前的介绍信息,这次的《女鬼桥2》虽然剧情上跟一代的联系不大,但依旧沿用了校园背景和多角色线的叙事方法。

在通关后,我最鲜明的感受,是尽管《女鬼桥2》依旧沿用了恐怖游戏中常见的“剧情驱动-探索解谜-追逐逃生”的经典套路,但无论是叙事手法、氛围把控,还是对于恐怖元素的运用,都比前作提升了不少。

最重要的是,它精准地利用了玩家“又怕又爱玩”的心理,让其在“被惊吓”的同时还能继续坚持走完全程。

相比前代,这次的《女鬼桥2》比较大的变化之一是:开发组大幅降低了游戏中jumpscare的出现频率,却让这些jumpscare更让人印象深刻了。

虽然jumpscare通常会被观众认为是容易滥用的“干吓”技法,但一个铺垫得当,恰当好处的惊吓设计,依旧会给游戏的恐怖增色不少。

游戏中少数的几个jumpscare之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就在于它们除了“惊吓”外,还起到了某些额外功能。

体验过《女鬼桥2》Demo版本的朋友,应该会记得整个游戏的第一个jumpscare——按下“开始游戏”按钮后,下一秒女主就开始被凶手追杀,当她逃到电梯口发现避无可避,气氛渲染到最高潮时,画面上突然出现了一只鬼手。

国产恐怖游戏,也可以不拘泥“中式元素”了 - 3

看上去像是常见的惊吓套路,但没想到下一秒交待的不是“幻觉”,而是一份演职人员表,原来这段视频只是大学社团活动“恐怖嘉年华”里学生自编自导的电影。

国产恐怖游戏,也可以不拘泥“中式元素”了 - 4

结合旁白一本正经的社团介绍,再联系到上一秒还是血腥激烈的追杀戏份,整个片段呈现了一种黑色幽默的感觉。

而当玩家的心情缓和下来,认为这只是一段电影的时候,后续的剧情再次出现了转折——之后从导演的聊天记录显示,电梯里的鬼手并非后期制作的特效,而是凭空出现在画面上的。

这个片段也成了整个剧情的引子——为了调查这一灵异事件,电视台的女记者深夜探访大学校园,因此才有了之后的悲剧……

这种时候的jumpscare就不再是单纯的“为吓而吓”,不仅起到了承接剧情的作用,而且还让玩家的心情经历了从紧张到舒缓,然后再紧张的效果,氛围塑造上无疑是加分的。

令我有点意外的是,这次的《女鬼桥2》还把jumpscare和游戏性结合到了一起。回忆一下,大部分恐怖游戏里的“女鬼追逐”环节,如果玩家不慎被鬼抓到,作为Game Over的惩罚会出现什么?

自然是伴随骇人音效,女鬼把角色开膛破肚的画面,这种画面虽然血腥残忍,但频繁死亡,已经欣赏过多次动画的玩家很容易形成“耐受性”,过于激烈的画面没准还过不了审,实在算不上高明。

但血腥不代表恐怖,当操作的角色被抓住时,其实玩家已经对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再用常规的套路,效果反而不好。

这个时候,来一个极其突然的jumpscare才是最好的游戏死亡惩罚。

国产恐怖游戏,也可以不拘泥“中式元素”了 - 5

游戏中期有一段“和女鬼玩123木头人”的环节,为了避免让回过头的女鬼发现,我几乎是一点一点地往前蹭,但只要在她的视线下稍微拨了拨摇杆——

立刻会有一个毫无前摇,持续时间极短,画面效果强烈的jumpscare,刚好和玩家之前的缓慢和谨慎心情形成了强烈反差,哪怕是看过大量恐怖片的我也来不及做心理准备。把这种毫无铺垫的jumpscare放到死亡惩罚环节,反而会更加合理发挥出它的功效。

而在这个高强度的jumpscare之后,游戏来了一段融合了木头人玩法和芭蕾舞音乐、表现力有非常艺术气息的追逐战。女鬼不再是披头散发,满脸凶相地向你猛扑,而是颇为优雅地利用芭蕾舞接近你,尽管没有任何恐怖画面,但它在音乐的衬托下却极具压迫感。这也算是“不靠画面吓人”的一个优秀例子。

国产恐怖游戏,也可以不拘泥“中式元素”了 - 6

真正的恐怖不需要血浆和脑花,真正的恐怖连闭眼睛的时间也不留给你。这是《女鬼桥2》营造恐怖感上的一个小设计,也是它在“jumpscare”逐渐泛滥的恐怖作品中,提出的一个新思路。

2

恐怖作品里有个概念,叫作“日常中的非日常”,强调的是在观众习以为常的环境中,一旦放入某些改变,哪怕是细小的,没有逻辑的改变,也能诱发观众的恐惧情绪。

这两年在国产游戏中被反复提到的“中式恐怖”,其实正是这个核心概念的化用,越是平时熟悉亲切的环境和元素,在出现“异象”后就越令人恐惧,就像下面这样:

国产恐怖游戏,也可以不拘泥“中式元素”了 - 7

很多人一提到中式恐怖就会立即想起诸如“冥婚、纸人、阴阳”这样的民俗元素,如今民俗确实也成了大部分国产恐怖游戏的常客,但就像人对恐怖有阈值,玩家对这些元素的过渡滥用同样会有“审恐疲劳”——是不是国产恐怖游戏,过于依赖民俗元素进行驱动,作品和作品之间复用的元素也太相似了?

但其实用另一个视角去提炼,真正恐怖的并非来自“民俗元素”本身,而是“日常中的非日常”,但这种日常感是可以有更多诠释方法的。

《女鬼桥2》就通过这种方式离开了民俗元素的窠臼。它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大学校园——一个天然符合“日常中的非日常”的区域,夜晚安静的学校所呈现的反差感,是很多怪谈的高发地,尽管已经在叙事上占了先天优势,但开发组并没有仅满足于此。

游戏里故事发生的主舞台——文华大学大忍馆,算是这几年恐怖游戏里细节最丰富和真实的场景之一。比如在学校走廊里,你能看到不少毫无违和感,充斥着“大学生风格”的社团活动海报和公益广告:

国产恐怖游戏,也可以不拘泥“中式元素”了 - 8

国产恐怖游戏,也可以不拘泥“中式元素”了 - 9

在大学校史馆里,能找到杰出校友——民歌王子宋宇昇的纪念吉他和煞有介事的校友介绍:

国产恐怖游戏,也可以不拘泥“中式元素”了 - 10

“民歌王子”自然是虚构的

在电脑的校园BBS里,你能看到学生正用十分八卦的的口吻议论校园闹鬼事件:

国产恐怖游戏,也可以不拘泥“中式元素”了 - 11

就连楼下的学生食堂,制作组也一本正经的虚构了不少餐饮品牌和相关的宣传物料:

国产恐怖游戏,也可以不拘泥“中式元素”了 - 12

其中也不乏让人会心一笑的彩蛋

这种依靠环境细节来凸显真实感的做法,本不是什么鲜为人知的秘诀,但说来容易实现起来却难,游戏制作人吴秉育就曾提到团队在场景细节下了不少功夫,这部分内容也占据了游戏相当长的制作时间。

他们甚至设计了一只曾帮助学生抓住窃贼而被尊称为“学长”的校犬小黄,不仅在校史馆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还有一部分为其专门设计的,带有收集元素的支线剧情:

国产恐怖游戏,也可以不拘泥“中式元素”了 - 13

小黄“卒于1972年”

这种真实细节的处理其实在一代女鬼桥里也曾有出现,但到了二代,我明显感觉到制作组的设计更加自然顺滑,能给人一种“这就是一所真正的大学”,而非“刻意堆砌的,试图营造真实感的游戏设计”。

而正是这种日常的氛围,才能在出现“非日常”的现象后,给玩家更强烈的心理震撼,这也是《女鬼桥2》不靠jumpscare刷屏,却能让我毛骨悚然的原因之一。

3

虚构作品中的“恐怖氛围”要靠某些技巧和元素去营造,想利用游戏来还原这种抽象的感受,需要的不仅仅是阴森的画面和音效。

就拿《女鬼桥2》来说,在刚进入游戏,尚未发生任何异常现象的第一章里,我反而感受到了更加真实的恐怖氛围,这种氛围在一直驱动我继续探索游戏,原因就在于它满足了“信息吻合”的条件。

被誉为日式恐怖代表人物的编剧小中千昭,曾在《什么是真正的恐怖》一书中详细探讨了这个概念。

小中所举的例子是这样的:假设主角意外看到了某些“灵异现象”,他并不知道是自己看错了,还是确实存在,但这时候如果有第三者也跳出来说自己看到了同样的东西,那氛围就不一样了。

书中原文解释道:“像这样,比起单个人物的个人体验,‘我也不小心看到了’的经历会像传染病一样扩散开来,能让恐怖更加立体化。电影版《午夜凶铃》的开头使用的正是这种方法。”

任何恐怖作品,刚刚入场的玩家都需要依靠某种引导才能感受到恐怖气氛,而除了阴暗的灯光、特效这些被用烂了的元素外,在《女鬼桥2》第一章里的“信息吻合”同样是方法之一。

玩家先是通过女主角连舒宇手机里的讯息,第一次了解到了“这个学校晚上特别阴”。

国产恐怖游戏,也可以不拘泥“中式元素”了 - 14

随后在校园论坛中查阅到了同学们正在讨论的灵异传闻,紧接着又在学校的教官口中得知了“学校被意外修成了逆八卦格局”“十二点之前必须赶紧离开”这些匪夷所思的规则怪谈。从一开始,玩家就不断被施加心理压力。

尽管没有任何异状出现,但周遭的一切都在暗示和强调这里的不一般,在经过近一章的铺垫后,才能让之后的事件发生显得既顺理成章,但又格外骇人。

玩家会打开一款恐怖游戏,其实已经有了“马上就要发生什么”的心理准备,这种反套路的运用,某种程度也是在受众习以为常的模式中,寻求了一种新的变化。

4

小中千昭的著作在日本恐怖电影界有很大的影响力,而他之所以愿意把自己的技巧全盘托出,是因为:

“人会对恐怖产生免疫,变得习惯……所以我才将路数全盘托出,不断去寻求新的恐怖表现方式。”

对于恐怖来说,游戏算得上是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互动内容的形式自然也不仅限于简单“追逐战”或者“步行模拟”,放到刚刚推出的《女鬼桥2》上,你还能看到这次制作组甚至试图在原本常见的“步行模拟”框架中做出了一些更有游戏性的尝试,这里为了大家初见时的体验,我觉得就不用过多介绍了。

国产恐怖游戏,也可以不拘泥“中式元素”了 - 15

请拿好油灯

由于一些原因,国内的恐怖游戏往往在最后会把恐怖的源头落在某个更具体,更现实的对象上,这当然不能说不好,只要节奏氛围把控得当,同样能带给玩家恐惧的体验。

但恐怖更多时候来源于未知,在营造“未知因素”这一点上,玩家习以为常、遵循现实规则的人类,先天就要弱于某些毫无逻辑的东西。就像被一个拥有明确动机的杀人犯追杀,和被一个无法预测,不知道会用什么方式伤害你的女鬼追杀,带来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而《女鬼桥2》算是少数真正让超自然元素占大比重的国产作品,因此对于故事的冲突和发展会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自然也能有一些让玩家印象更为深刻,冲击力更大的设计,这也许能为以后的恐怖作品带来更多启发。

借由《什么是真正的恐怖》封皮上的一句话表达就是:

“经常看到有人一脸得意地,给恐怖片写下‘最恐怖的是人心’这种评价,那我很想问问他们,你遇到过真正恐怖的事情吗?还有,面对过那些极度离奇的事吗?”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分享新闻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商业合作: [email protected]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email protected]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