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一带一路策略 北京反省外界批评(组图)
第二次“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正在接待来自37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来自150多个国家的代表,这次中国的目标很大程度在于修复“一带一路”的信誉损伤。自2017年5月第一次论坛以来,外界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都对腐败、债务可持续性、环境影响和当地利益提出了担忧。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其他地方备受瞩目的争议项目削弱了BRI承诺实现“双赢”的可信度,有些甚至质疑中国的基本战略目标,认为它以牺牲合作伙伴的利益为代价造福自身。
这届峰会开幕前,外媒已经纷纷猜测北京会调整策略,重新校正“一带一路”倡议,以减轻外界对它政策透明度不高又加重债务的批评声浪。路透社4月24日报道,根据它见到的公报草案,出席峰会的37位各国领导人将就项目融资问题达成一致,遵守全球债务目标,并促进绿色发展。彭博社4月23日报道称,中国正采取的措施包括更加低调的宣传攻势,对国有企业更明确的规定,限制使用“一带一路”品牌,建立海外审计和反腐败机制等。
“一带一路”倡议(BRI)最初于2013年被公布,到目前为止,已有93个国家正式批准该倡议,涉及全球人口的65%。BRI的主要目标是在经济和战略方面更好地将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试图形成一个更加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体系。
从2013年的七条走廊开始,BRI今天已延伸至“六廊六路”。其重点是五个主题领域:政策协调、设施连通性、贸易和投资、金融一体化和文化交流。通过BRI,中国一直在为世界范围的交通网络奠定基础,建立区域性和跨大陆的基建网络,这有效利用了中国过剩的钢铁产能。
但在成立五周年后,它仍然存在重大问题。
BRI是一系列优惠贷款,而不是免费午餐,尽管许多贷款都有宽松的还款时间表,但它仍会给受援助国带来一定的风险。然而,广泛传播的巨额债务危机恐怕只是一种想象。以最常提到的斯里兰卡来说,它的债务问题与“一带一路”贷款的联系被夸大了,后者约占斯里兰卡外债总额的10%,其中约60%以不超过2.5%利率的优惠条件出借,剩下40%的非优惠贷款仅占斯里兰卡此类借款总债务的20%。
但很明显,中国正通过BRI向面临真正债务危机的国家提供贷款,金融市场目前认为大量BRI国家不具备足够信誉,对其投资也充满风险。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它正在对BRI伙伴国家的未来进行赌博。从西方的角度来看,其贷款很缺乏透明度。外界缺乏过去或未来投资的官方数据,许多BRI伙伴国家的政治环境加剧了这个问题,它们的国内治理不善,而且本身体制缺乏透明度。
而且,一些国家要么退出BRI项目,要么正在重新谈判所涉及的财务安排,例如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部分原因是BRI项目的一些条款过于强势。例如,中国坚持单一来源采购合同和主权担保,让借款国陷入两难。肯尼亚、孟加拉国、乌干达和赞比亚等国也有这方面的争议。对BRI持矛盾态度的首要原因是各国不想失去主权,特别是在它们存在债务风险的情况下。
也要提到的是,由于地缘政治上的结构性问题,基建投资也可能会导致竞争,中国与日本在东南亚的情况就是如此。如果双方能借助当前变暖的政治氛围加深合作,那么日本在提升中国的基础设施质量和项目可行性方面也可以发挥良好的作用。其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的多边主义模式就很受欢迎,中国可以在BRI中引入类似的条款,解决零和竞争的问题,同时,促进双向和多方的投资互动,将比单方投资更具连通性。
鉴于世界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面临全球经济减速,BRI则可以帮助抵御不断上升的全球保护主义,促进贸易便利化,金融合作和数字连接可以成为重要方向。
因此,这需要中国继续改进其BRI愿景,以使更多国家能够化解疑虑加入进来。如果BRI 能增加透明度和优化治理,它很可能会改变世界贸易,并成为一个实现共赢的全球倡议。中国需要证明BRI是一个相互合作,甚至多边参与的项目,而不是被中国所控制和占有的项目。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破解BRI的信任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