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知名女星为爱放弃事业,11年不出家门,为生二胎狂打一百多针,她真的幸福吗?(组图)
01
今年,一向被称为“二十四孝”好太太的程莉莎,似乎热度不断。
先是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二季里,逢人就介绍自己为郭晓东的太太,被人调侃为“不像来比赛的,倒像来给老公宣传的。”
后来,被淘汰之后的程莉莎失落下台,被郭晓东喊话回家做饭,又被网友叹息她从实力演员“堕落”成了只会做饭带娃的全职太太。
在最近的《婆婆和妈妈》里,程莉莎更是爆出金句:婚姻前认为好的婚姻需要婆婆优雅的退出,但婚姻后发现被婆婆宠爱的媳妇才更幸福。
程莉莎的家里没有任何婆媳矛盾,据她所说,她的婆婆不论何时不讲对错,都愿意站在儿媳的这一边。
细数程莉莎和郭晓东在一起之后的付出,确实当得起婆家的喜爱。
结婚前,她倒追郭晓东,不闹不作不要礼物,连郭晓东都承认这是个绝佳的女友。
结婚时,因为郭晓东父亲去世前希望看到儿子在老家结婚,在其他明星都在国内外办奢华婚礼的档口,程莉莎和郭晓东在农村办了一场婚礼。
结婚后,她不再拍戏,安心在家相夫教子,郭晓东无论什么时候回家,她都会在门口迎接,以至于郭晓东忘了家里钥匙长什么样。
为了拼二胎,程莉莎更是连自己的容貌也不在意了,在肚子上打了几百针,去调整自己的身体,让自己状态变得很差。
而无论何时说起这些付出,程莉莎的态度永远是甘之如饴,十分享受。
善解人意、事事替丈夫考虑周全的程莉莎,遇上温和体贴的婆婆,自然关系和谐,亲如一家。
总有人说婆媳关系的本质就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好,则婆媳关系无碍,夫妻关系差,婆媳关系也很难和谐。
现实生活却不尽然,很多时候婆媳关系真的和夫妻关系关联不大,两个人是否能和睦相处,要看婆媳二人的性格。
02
并不是每一位明星都能遇上一位合得来的婆婆,陈松伶的婆婆就是出了名的爱刁难人。她总是先入为主地替儿子和儿媳做出选择,自作主张地对孩子们“好”。
在看望儿子儿媳时,她精心为儿子儿媳带来礼物,给儿子带来许多家乡特产,却给儿媳一袋大蒜做礼物。
在她心中,多次宣称不爱吃蒜,不过就是儿媳的娇气任性,只要多试几次,总会喜欢上。
在陈松伶表达希望自己做饭时,婆婆又为了让儿子吃上“原汁原味”的酸菜,不惜和儿媳发生冲突,质疑儿媳不会炖酸菜,也拒绝教儿媳炖酸菜,表示要亲自下厨,并开始动手翻冰箱。
虽然陈松伶和张铎感情极好,陈松伶和婆婆却在十年的时间里,都难以贴近对方的心,无法互相理解,也找不到相处的方式。
对此,陈松伶选择了顺其自然。既然无法感动婆婆,就不去强行感动婆婆,做好自己能做的,其余一概交给丈夫,在中间调节。也许婆媳关系在陈松伶家中永远都是个结,但是即便陈松伶一退再退,也只会让婆婆步步紧逼,所以她的放弃虽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解脱。
03
无论是程莉莎和婆婆之间的互相包容,还是陈松伶和婆婆之间的保持距离,每一段关系都有各自的牺牲在其中。程莉莎可以为了婆婆高兴,能接受过年时穿着大棉袄在没暖气的村里受冻,被七大姑八大姨围观,听她们扯闲话,再被塞上一颗“帮助生子”的药丸。
陈松伶却不愿意婆婆翻冰箱、动柜子,将自己和婆婆的界限划得很清楚,总是带着隔阂和委屈。
程莉莎和陈松伶都从未指望婆婆的生活习惯改变,只是一个选择了包容和接纳,改变自己去适应,一个选择了保持自我,进而和婆婆拉开了距离。
相比陈松伶的直和程莉莎的忍,伊能静和婆婆的关系反而更让人羡慕。
同样是婆婆为了节约不愿让儿子儿媳买衣服,伊能静立刻能理解婆婆的心情,并劝导老公不要强行让婆婆接受他们的好意,这样对婆婆来说是一种负担。与之相似的是钟丽缇和婆婆的相处,钟丽缇总能笑对婆婆各种直来直去的话,因为理解婆婆心中没有恶意,反而常常劝老公体谅婆婆的唠叨。
在她们俩和婆婆的相处过程中,没有忍气吞声,没有强行示好,她们的婆婆也相对比较自在,不用端着架子,也不必担心说出什么话惹得双方不愉快。
虽然她们和婆婆的关系并不是十全十美,却都选择了最舒服的相处之路,并一心一意走到底。
04
常有人说:嫁人之前要看看自己未来的婆婆,有个好婆婆比有个好老公更舒服。事实上这样的观点看上去很美好,操作起来却很难。遇上一个相处合拍的伴侣已经不易,若强求一位善解人意的婆婆,实在有点不切实际。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透了这一点,婆婆和儿媳之间,只是一对因为婚姻被迫相识的陌生人。
如果个性相投,就多走动常来往,做一对模范婆媳。如果合不来,也不必费尽心思磨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谁也没有必要为了谁受委屈。
就算是连表面融洽都做不到,不妨让老公做中间的桥梁,保持距离,互相尊重,毕竟夫妻关系的核心,不是婆媳关系,小两口过好日子最重要。
生活总是难求完美,婚姻是如此,婆媳关系也是如此。婆婆与儿媳终究只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不必将彼此后半生的幸福牢牢捆绑,多一点空间双方都轻松。
许多时候,很多婆媳之间的烦恼争端,越在意越纠结,越难以平衡心态。真正放开了,不多想不期待,反而会让自己快乐很多。
人生很长,当幸福存在瑕疵的时候,不必眼睛只盯着瑕疵,而忘记原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