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王者如何主宰经济(图)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徐瑾:货币的问题,好像很高深,其实却离我们也很近;一个数字与代码,带来无数财富的交换兴替。央行不仅决定货币发行,也在决定经济荣枯。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投资家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
全球印钞,钱发毛了,经济何去何从?数字金融时代来临,一切如何改变?
货币的问题,好像很高深,其实却离我们也很近,可以说直接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一个朋友在徐瑾经济人公众号留言感叹,货币这张纸,如何决定我们的命运与国家的前途?甚至,现代货币可以脱离纸这个形态,只不过是一个数字,一串代码,却带来无数财富的交换兴替。
这就是货币的力量,而在货币的世界,绝对的王者则是中央银行。它不仅决定货币发行,也在决定经济荣枯,无数次拯救金融危机,也无数次制造金融危机。
2008年,当金融危机爆发时刻,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美联储。可以说,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联储在“救火”队伍中,担当了重要角色,主宰了经济起伏,影响千千万万普通人生活,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货币王者”。那么,美联储这样的中央银行或者说监管者,如何影响经济?金融危机中如果他们缺席,结果会如何?或者说,中央银行这样的产物,究竟如何诞生?
这些问题,并非虚拟现实,历史上,中央银行确实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制度演化,而中央银行的缺席,也曾经造成了严峻的后果,比如在十八世纪的英国“南海泡沫”与二十世纪的美国大萧条。这些,是我的新书《货币王者》试图探索的主题,这本书也是计划中“货币三部曲”的首部。
《货币王者》立足于金融观念的进化,展示金融世界在过去三百多年的变迁。这一波澜壮阔的变迁史,只有在金融危机与中央银行两根主线的交错编织下才能理解。在每一个看似偶然的历史关头,是理性与非理性、随机应变与制度惯性、市场与管制的反复博弈,促成了金融制度的不断改进。
可以说,中央银行的故事中,金融与国家命运交替影响。荷兰是17 世纪欧洲金融业的先驱,甚至当年荷兰的“郁金香泡沫”也成为现代金融危机的早期案例。伴随17 世纪的巨变,三家金融机构先后诞生,从1609 年阿姆斯特丹的威瑟尔银行到1656 年的瑞典银行,再到1694 年的英格兰银行,拉开了现代金融史的序幕。中央银行起源于欧洲,现代中央银行鼻祖则是英格兰银行。随之,18 世纪英格兰银行的诞生与成长,19 世纪的英格兰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探索,20 世纪大萧条下美联储的成长,则大体构成了现代央行的发展三段论。
历史离现实并不遥远,不变的是中央银行决定作用。无论2008 年金融危机及随后的欧债危机,还是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当下的中国经济状况,中央银行都是决定性的角色。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也见证了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上升。21世纪被不少人认为是中国世纪,中国的GDP 不仅早已超过日本,而且从购买力平价角度看,也已经超过了美国。在世界经济被金融危机重创的同时,中国置身旋涡之外,实现了令人称羡稳定与增长。问题是,放眼未来,中国是否真的可以安然置身于金融危机之外,毕竟中国的近邻日本与韩国,都曾在追赶过程中领略过金融危机的痛苦。当新的一次金融危机来临,是否会发生在中国身上?这将如何发生又如何结束?
为了应对2008 年金融危机,2009 年中国“四万亿”政策出台,2010 年中国GDP 超过日本,2014 年中国GDP 为636 463 亿元,总量首次突破10 万亿美元,超过日本两倍、印度五倍,不仅如此,按照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水平比较,中国GDP 已经超过美国。中国世纪真的来临了吗?盛世之下,也有债务危机端倪,一方面地方债务累积,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系统问题横生。
从金融进化史的角度而言,所谓新常态,就是一个去杠杆的大时代,而为了避免金融危机,中国应该提防债务风险。现代意义的经济,其本质是信贷经济,因此金融危机的形式体现无论是次贷、国债,抑或是房地产,最终的表现都是债务危机;而过多的无效债务必然导致危机,这是历史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的真理。
走过2020 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进入后疫情时代。维持多年两位数高增长的中国经济,不再“保八”,而是进入“L 形”增长。
在后疫情时代,新挑战层出不穷,中央银行更是站在政策第一线。中国下一站何去何从,是美国还是日本,抑或韩国?是转型成功还是金融危机?过剩产能与地方债务纠结之下,中国的风险点在哪里?伴随着贸易战的到来,特朗普与拜登的轮流登场,对中国经济,又意味着什么?数字货币与中央银行的无形对决,又将走向何方?
从金融进化史的角度出发,中国给出一个后发国家最辉煌的成功案例,但是一旦爆发危机,后果也将是灾难性的,如何防患于未然?中国会不会爆发金融危机?如果将此时此刻的中国看作一家体量庞大的公司,那么厘清未来发展战略之前,认识中国道路的过去与现在更为重要。
“为什么没人预测到?”金融危机之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曾经这样发问,女王的提问引发无数反思。金融危机之后,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也发问“经济学出了什么问题?”,放言经济泡沫破灭之后终于轮到经济学学科的泡沫破灭。金融危机会影响每个人,更进一步,预测危机失败不仅仅是经济学家的事情,英国《金融时报》前总编辑莱昂内尔•巴贝尔也撰文自问:“财经媒体为何没有预警金融危机?”
确实,所有人都应该反躬自问,金融危机是如何形成的?应该如何应对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否可以避免?中央银行在其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金融市场是否还有效,市场有效假说还能成立么?谁又来监管市场监管者?金融业对经济增长影响是正是负?等等,可以说,这些问题如此重大而又如此难解的难题,促成了《货币王者》的写作。
我相信,分析现实经济,数据、逻辑和历史三者具备最佳,谈数据和逻辑的人不少,而谈历史的则很少,尤其是金融史。历史和金融两个门类近乎老死不相往来,再好一点也是顾此失彼。《货币王者》是一次尝试,希望从历史观照真实世界。
阅读历史是为了思考当下,金融历史的叙述,同样是为了当下的反思。《货币王者》的写作,最早可追溯至2008 年的一系列大事件的触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我们还是生活在一个“后金融危机时代”。“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而一切历史都不会简单重复。在历史之中,我们看到了太多人性的贪婪与愚蠢,也看到了人类不少聪慧设计以及伟大试错。回首上个世纪,1929 年“股灾”引发的大萧条,最终导致纳粹德国的兴起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当英美艰难联手对抗纳粹之际,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如此评价自己的太平洋盟友美国:当它试过一切错误的方法后,最终会走向正确的方式。类似地,这种期待,也是本书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期待。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