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多多晒留学照被荡妇羞辱,王诗龄被怼“中国人不要说英语”,网友凭什么教她们做事?(组图)
热搜常客黄多多又被骂了!
最近,“星二代”黄多多和王诗龄相继晒出了各自留学的照片,再次引发网友热议。
先是黄多多在美国留学的生活照引起了骂战,
再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王诗龄,穿金戴银的她收到了一波炫富的批评,顺带数不清的羡慕和眼红。
po夏日生活照被骂?!
上个月,黄多多去了美国西北大学暑期游学,这几天,她po出了跟同学们外出游玩的生活照。
照片里,她穿着牛油果色连体泳衣,扎着两个麻花辫,对着镜头摆出生动的表情,非常灵动俏皮~
跟不同肤色的同学们的合影,也是主打一个搞怪、快乐和轻松,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满满的青春活力。
本以为评论区会是一片对“青春美好”的感叹,没想到,却看到了一片阴阳怪气的谩骂——
“17岁就穿着个三角泳装在异性面前晃悠,反正我是接受不了。”
“17岁穿这么低胸的衣服,不伦不类。”
“这要是我孩子,腿早被我打断了。”
小站君想说:我冲着冲着浪,怎么突然长出来了清朝人的大辫子??
“露出来不就是让人指点的吗?”
黄多多在很小年纪的时候,就把涂口红、戴耳钉、戴戒指、做美甲等等全部做完了。
多多13岁时,一张染紫发的照片,像不小心滴进油锅的水,让互联网热热闹闹地吵了好几天。
有人说她是“不良少女”“学坏了”“太妹”……
也是在这之后,大众对于黄多多的臆想,就从“女孩”变成“女人”了。
她晒运动,有人说“十几岁,怎么穿的这么露骨”;
拜托各位封建余孽啊,人家是在运动啊!!
你看看哪个健身的人会穿碍事的长袖长裤运动啊!!
她晒烘焙,有人说“15岁穿成这样,18岁还了得?”
去年12月21日,孙莉在网络平台发布了16岁的黄多多做甜品的视频,本来只是一个日常分享,却有心怀龌龊的人,把目光停留在了少女的身体上。
因为微微露出的胸部痕迹,评论区有人开始阴阳怪气:“16岁穿这个衣服,有点太成熟了”。
甚至还有人评论:“露出来不就是让人指点的吗”
多么经典的被害者有罪论啊。
这些持有受害者有罪论之人,仿佛乐于在各种类似案件下跳脚,连小站君的评论区中也出现过。
小站君之前写过诺贝尔奖得主被爆性骚扰长达10年,还专挑中国女学生下手!的推文,评论区出现了这样一些言论:
甚至还有人不停“发散思维”:之前转学的传闻看来是真的。
这次是从胸部到下流的谣言,下次就可以是腿,是腰,是一个表情……
鲁迅先生几十年前的言论,现在看来依旧一针见血:
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像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不堪入目的黄谣能产生,也是因为她“把精力用在化妆上,难免会让其他男孩子心生歹意”。
现在的电子设备真是发达了哈,不然为什么我在家里刷手机,却可以闻到千里之外飘来的裹脚布的恶臭?
过于发达的互联网,仿佛让=给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没啥存在感的人带来了一种错觉:他们可以“指点江山”,有了朝陌生人泼冷水、放冷箭的“权利”。
遇到跟自己周围小世界里不一样的人或事,第一反应不是试着理解和接受,而是带上自己的刻板印象,情绪先行。
年轻人想尽情享受青春,把自己打扮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是自己的自由,碍得着那些键盘侠什么事?
王诗龄:你凭什么教我做事?
过于发达的社交网络,仿佛给了一部分人很大的错觉:我日理万机,谁的言行举止我都要评一评,教一教。
你自我感觉良好了,而被“教”的那一方就奇了怪了:你是谁啊,为什么教我做事??
之前就有网友在ins上问在英国留学的王诗龄有没有回国,王诗龄回了一个「no」;
然后说教派网友上线了:大家都是中国人,回复网友评论不要用英语。
王诗龄立刻回怼:我想说什么语言管你什么事?这是我的人生,你凭什么教我做事?
讲真,小站君看了都无语了:
且不说刷ins的大部分都是说英语的,人家是正经的英国留学生,下意识说句英文也没啥问题;而且,她也没有卖弄佶屈聱牙的词汇和句子啊,“no”连小学生都懂的吧??
有网友支持她的想法:中国人为什么不能说英文?
不知道是不是被回怼了面子挂不住,这位野生老师网友开始疯狂找补:我都是为了你好啊!!
对于这段小论文,小站君想说:
这么爱教育人,不如找个小学当老师去啊,来互联网充什么全民导师?
还“不会使自己在国外感到孤单”,你是人家小姑娘本人吗,人家生活到底如何,会告诉你吗?作为一个素不相识的网友,你的手是不是伸得太长了??
管好你自己!!
部分媒体,为了博眼球毫无底限,放大留学生的负面事件,网络上对于留学生的看法在日益极端。
小站君本人也遭受过这样的网暴。
在疫情爆发初期,小站君回国后,曾经被完全的陌生网民大骂“洋大人”、“千里投毒”,还被指责“不相信国外的医疗系统为什么要出国”。
甚至,明明只有上洗手间才要分性别的事,因为谈论的对象变成了留学生,问题的中心就跑偏了。
艺术生,留学生,女留学生,都是普通人而已。
对其他群体的无知,让一部分井底之蛙看到某个个体,就无脑升到群体,造成很多没必要的误解。
发达的互联网给当代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藏污纳垢。
不少见不得光,在现实生活里畏畏缩缩、不敢发泄戾气又装模作样的人,躲在互联网这层皮后,便开始肆无忌惮了起来。
网络世界的确让不同圈层的人打破了界限,但也让不同的认知催生了情绪的对立面。
未知事件全貌时,指责一个人很容易,用键盘敲下冷冰冰的文字也很简单。
可对于当事人,冰冷的语言甚至谩骂,会带来严重的困扰,甚至无边的痛苦。
我们与“恶”的距离,其实很近。
来源/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